法律咨询百科

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特征表现有哪些相关内容?

2019-03-15 17:10: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知识产权也叫作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利人对对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那么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特征表现有哪些?这是大家所需要了解的。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在下文中带来关于产权罪的特征表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无权源

  首先,行为人之行为无权源,即其行为未经权利人同意或授权。根据我国专利法、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专利和注册商标可以通过合法的行使转让,权利人还可以同意第三人使用和享受该权利。因此,专利权人和注册商标权人同意他人使用和享受该权利时,即使程序上不符合法律规定,也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成立犯罪。只有未经权利人同意,违背了权利人意愿的行为,才可能是犯罪。当然上述行为往往有例外限 制,如存在着作权的限制或强制授权等,即使行为人之行为未获得权利人的同意也应视为有正当权源。

  二、专有权利

  其次,行为主要侵犯了他人的专有权利,在某些场合下则可能表现为对行政法规范的侵犯和违反。犯罪行为基本表现形式上,只能是作为,即行为人采取了积极的动作而违反刑法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罪只能由作为构成,不作为不可能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最后,侵犯知识产权罪不属于行为犯,而是结果犯。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从其危害结果和犯罪情节中表现出来。所以行为必须是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特别严重情节。侵权行为未造成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就不构成犯罪。如“个人侵犯著作权犯罪违法所得2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巨大”。

  三、主观过失

  行为人主观过失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犯知识产权罪的行为表现方式因权利客体以及具体专门法律的规定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从宏观分析,其仍具有共性,即其行为方式主要包括:

  四、假冒行为

  所谓假冒行为,是指未经权利人同意或许可,第三人在其制品上标注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的专利标记、商标、名称等。在我国刑法中主要是指假冒注册商标(现行刑法第213条)、假冒专利(现行刑法第216条)、假冒他人署名(现行刑法第219条)。

  五、非法出售

  一种是指销售“冒牌货”的行为,即销售未经许可而载有与受保护的商标、专利或实质相同的标志的任何相同物品。我国现行刑法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即属此类行为。另外一种是侵犯著作权的发行、出版、出售行为。如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行其文字作品、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邻接权作品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六、非法制作

  第一类是伪造、擅自制造行为。其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未经授权而制作;二是超越授权范围而制作。如现行刑法中的第215条非法制造注册商标罪等。第二类行为是非法复制行为,及未经权利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等方式,重制他人作品。如我国现行刑法第217条侵犯著作权罪等。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犯罪对象的认定则较为复杂。其内容最终必须以知识产权法 律的规定为基础,并随之变更而变更。所以各国此类犯罪的对象构成有所差异。我国刑法的规定基本上是采纳了狭义的知识产权的标准,但同时又增加了包括商业秘 密在内的部分广义内容。但范围仍十分有限。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对象构成较为丰富,其中某些规定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其一,商标相邻标志。商标相邻标志是指除商标以外的用来标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文字和图 形,其主要包括商品装模、商号及原产地名称等。相当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刑法中对商标相邻标志的侵权行为均有明确的规定。

  其二,邻接权我国对侵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犯罪化的立法与现有的相关民事法律立法并未衔接,因而,不能适应打击该类犯罪行为的需要,而国外却有相关立法,国外的相关立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上文中,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特征表现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在阅读了上文的内容过后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罪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大家在法律上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您可以在找法网的知识栏目上进行查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是什么
9999阅读
知识产权侵权起诉状
常用文书 9999人浏览
知识产权侵权起诉状
侵犯知识产权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9999阅读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
合同范本 9999人浏览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常用版
合同范本 9999人浏览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常用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