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法律规定的被扶养人的范围有哪些?

2018-11-22 17:57: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被扶养人主要是指受害人生前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在发生事故后,按照规定侵权人需要对被扶养人做出生活费方面的赔偿。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关于被扶养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吗?请阅读找法网小编下文介绍。

  一、被扶养人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以下简称扶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18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它包括被扶养人范围和生活费的计算两项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

  二、被扶养人的范围是什么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把被扶养人分为以下几类:

  1、受害人应当承担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

  2、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

  3、受害人的父母。

  对前两项很少争议,对受害人的父母年龄超过60岁,作为被扶养人,是没有争议的,但对于中年的父母作为被扶养人存在很大争议,是许多案件争议的焦点,也是当事人缠诉的一个原因。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新婚姻法仍采用传统家庭养老的模式,而非社会养老。婚姻法规定家庭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1、法定扶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允许附加任何条件,否则将面临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2、或然义务,即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在需要时产生。

  3、附条件义务,即对父母死亡或无力抚养的未成年人,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抚养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弟、妹有扶养义务;对子女死亡或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赡养义务。

  对于或然义务和附条件义务,坚持以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作为界定是否为被抚养人的先决条件,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是无可争议。对于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否必须以丧失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为先决条件呢?对因病、年老(60岁)或其他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当然没有争议。

  小编在上文首先为您整理了被扶养人的法律规定,在相关司法解释当中有关于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的标准与计算方法,具体的内容小编也已经在上文中为大家做出了阐述,同时帮助各位区分了一下被扶养人的范围。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一般发生在人身损害的事故中,因此,小编建议您在遭遇这类问题时委托律师帮助您进行主张。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