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挂靠合同效力是怎样的?

2018-07-24 10:21: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建筑施工领域以“挂靠”模式进行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车辆挂靠经营也屡见不鲜。众所周知的,“挂靠”式经营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那么,挂靠合同在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挂靠合同效力是怎样的?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一、挂靠合同的含义

  "挂靠",即所谓"企业挂靠经营",就建筑业而言,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允许他人使用自己名义的企业为被挂靠企业,相应的使用被挂靠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个体工商户和其他有经营行为的自然人)为挂靠人。

  二、挂靠合同的效力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施工合同应认定为无效。此法律解释在法律层面上对挂靠合同做出了无效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以下方式的工程施工类型被认定为挂靠:

  1)不具有从事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的个人、合伙组织或企业以具备从事建筑活动资格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2)资质等级低的建筑施工企业以资质等级高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3)不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以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4)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名义上的联营、合作、内部承包等其他方式变相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符合以上4条规定的方式承揽工程的,在司法实践中均会被认定为挂靠,其所签署的施工合同是无效的。

  三、相关法律

  1.《建筑法》已对挂靠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建筑法》明确禁止挂靠行为,该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2.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之间的"挂靠"行为的效力。各地法院在审理涉及挂靠纠纷时,对于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分包协议》或《内部承包协议》一般都认定为无效。

  3.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因此,只要是确有证据证明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业主方签订总承包施工合同,则该施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以上内容是小编对挂靠合同效力问题的相关解释,仅供参考。在现实中,挂靠和转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界定,很多挂靠都是以转包或分包的形式出现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