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民法总则17条包括哪些内容?

2018-06-26 14:42: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我国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对未成年人有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由于身体与心理都未成熟,所以他们在一些民事权利的行使上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法院也同时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对其有监护的职责。我国的民法总则对未成年人的年龄作了规定,相关的内容体现在民法总则17条,下面找法网小编带你来看一看这条规定的具体内容吧。

  一、民法总则17条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二、民法总则中针对未成年人的规定还有哪些?

  1、如果父母尽不到应有责任,法律会主持公道,必要时甚至会撤销其父母的监护资格,并指定新的监护人。

  《民法总则》第36条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

  (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

  (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2、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后仍可追究侵害方责任,要求其给予民事赔偿。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3、未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调整为8周岁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未成年人8周岁后的发明受保护和承认

  未成年人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关爱、教育和保护下成长。如果上学期间有了发明创造,根据民法总则,也是受到承认和保护的。

  5、未成年人会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第十八条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6、胎儿也有继承权

  《民法总则》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总则》第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总则17条是针对未成年的人年龄作出规定的一条法律。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了十八周岁以下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反之十八周岁以上的则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为自己作出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未成年人还应由其父母监护,另外民法总则中也承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民法原则包括哪些?我国民法的原则是什么?民法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具体的含义又是怎样的?
民法原则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可称为民法六大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诚信原则。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5)绿色原则。这是民法总则新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