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百科

死刑执行的变更条件有哪些

2018-05-23 09:34: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一般被判处死刑的都是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是,还有一种是死刑的变更。那么,死刑执行的变更条件有哪些呢?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

  死刑执行的变更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停止执行”和“暂停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251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1)在执行前发现裁判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的。

  上述前两种情况下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命令才能执行;对于因上述第三种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刑事诉讼法第252条第4款规定,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暂停执行,报请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对“暂停执行”和“停止执行”的情形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第418条第1款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执行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暂停执行,并立即将请求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和相关材料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1)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

  (2)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

  (3)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暂停或者停止执行死刑,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

  (4)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5)罪犯怀孕的;

  (6)判决、裁定可能有影响定罪量刑的其他错误的。

  第418条第2款则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应当裁定停止执行死刑;认为不影响的,应当决定继续执行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命令签发后、执行前,发现有上述《解释》第418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的,应当立即裁定停止执行死刑,并将有关材料移交下级人民法院。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死刑的裁定后,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停止执行死刑的事由,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和意见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核。

  对下级人民法院报送的停止执行死刑的调查结果和意见,由最高人民法院原作出核准死刑判决、裁定的合议庭负责审查,必要时,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对停止执行死刑的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确认罪犯怀孕的,应当改判;

  (2)确认罪犯有其他犯罪,依法应当追诉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3)确认原判决、裁定有错误或者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改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4)确认原判决、裁定没有错误,罪犯没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不影响原判决、裁定执行的,应当裁定继续执行死刑,并由院长重新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以上内容就是死刑执行的变更条件,希望可以帮到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