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023-10-30 14: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共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社会主义法律的表现形式包括行政法规、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等。

  一、法律的适用原则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共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社会主义法律的表现形式如下: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规章。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8.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

  9.非正式法侓渊源类别。

社会主义法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以人民民主思想为基础,由基本国情决定的,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强调维护法制的统一性。

  具体内容如下:

  1.以人民民主思想为基础。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权力;

  2.由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现代法治重视人权保障;

  4.强调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一经通过并实施,在全国具有统一效力。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48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鲜明的标志就是坚持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