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中的涉密证据

2012-12-10 01: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证据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证据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涉密证据是指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在行政诉讼中涉密证据的确定应经以下法律程序:(1)须由提供证据的当事人明确标注说明;(2)须在开庭审理之前提出保密申请;(3)须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这样是为防止当事人以此为

  涉密证据是指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在行政诉讼中涉密证据的确定应经以下法律程序:(1)须由提供证据的当事人明确标注说明;(2)须在开庭审理之前提出保密申请;(3)须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这样是为防止当事人以此为由规避公开质证或隐瞒事实真相,侵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查包括:是否合法,如果属于违法事实,法院不予保护,也不能作为不公开质证的理由;是否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如保守国家秘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之所以对涉密证据作出特殊规定,是因为泄漏或公开涉秘证据将危害国家安全与利益或侵害公众、相关企业或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尽管法庭主要审查争议的真实情况,但对这一价值目标的追求亦不能不惜一切代价,因此,在以公开为原则的审判程序中,应将涉密证据作为例外加以保护。

  法律规定,在行政诉讼中,对涉密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若干规定》又增加了“标注”和“确认”两个行为的规定,使对其保护更加完整、具操作性。其中“标注”和“确认”是决定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的前提条件。这一补充规定体现了对公共利益、公序良俗、个体的人格、意志及合法权益予以充分的关注,更体现了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诉讼理念。不仅维护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不足的是,当事人标注、说明后,人民法院依照什么标准进行审查判断。这直接关系到这些证据能否公开质证。如行政机关常有各种印有“机密”、“绝密”字样的文件,其中并不都属于国家秘密,法院不可能了解行政系统的内部事务,加上法律规定可能有空白,很难作出正确判断;再如“个人隐私”更是缺乏具体规定,法官的判断往往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总之,依据形式标准还是实质标准,法律须明文规定,若无一个适当的判断标准,法院确认错误并给予了错误保护,则剥夺了对方当事人公开质证的权利,可能造成不公正裁判。解决这一问题,还有赖于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依据指引: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年4月4日)

  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7月24日)

  第十八条 证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提供人应当作出明确标注,并向法庭说明,法庭予以审查确认。[page]

  第三十七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

  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1999年3月8日)

  二、人民法院对于第一审案件,除下列案件外,应当依法一律公开审理: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三)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四)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五)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

  (六)法律另有规定的其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证据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419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证据律师团,我在证据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