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销售来历不明车辆,构成消费欺诈

2017-02-06 09: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消费欺诈,是存在于消费领域的欺诈行为。是不法商人推销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低劣手段,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从而攫取高额利润。销售来历不明的车辆会构成消费欺诈吗?找法网小编给你解读。

  一、案情

  2012年4月24日,丁某之夫王某与某公司签订《汽车购销合同》,向被告订购高尔夫牌红车黑里轿车1辆。同年12月8日,王某支付了购车款,被告向其交付了车辆及载明发票、购货人丁某、销货单位骏公司等信息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并加盖有骏公司发票专用章。提车后,丁某为车辆办理了交强险、商业险,并将该车登记到自己名下,一直由其使用。2013年6月,丁某因怀疑车辆质量有问题,查询得知案涉发票涉嫌虚假,遂向江苏靖江市国税局举报。后经该局核实,案涉发票实际系由摩托车配件商店领购并验旧,发票中所载单位骏公司从未经销过讴歌品牌汽车以外的汽车,没有领购、开具过案涉发票,亦从未与丁某发生过业务往来。丁某认为某公司在汽车销售过程中未告知车辆真实来源,故意隐瞒汽车的真实情况,导致其基于信任车辆的来源作出了购车的错误的意思表示,被告的行为构成欺诈,遂起诉要求某公司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双倍赔偿其损失。

  二、找法网小编评析:

  虽然销售者提供虚假发票的行为本身并不必然代表其存在欺诈行为,但因销售发票是车辆来历的法定凭证,如销售者主观上明知或应当知道车辆来历不明却故意隐瞒的,应可认定构成消费欺诈。理由如下:

  1、来历不明车辆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风险,消费者有权知悉车辆来源的相关信息。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当前汽车销售系采用层级经销的模式,未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的低级经销商是不具备销售品牌汽车的一手货源,其通常是按消费者向其订车后再向相应的汽车品牌经销商订购的模式从事汽车销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低级经销商暗地里采用串货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利益,从而导致许多来历不明的车辆进入汽车销售领域。对于这类非正规渠道获取的车辆,它虽并不必然存在质量问题或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但却会给消费者的购车带来不合理的消费风险,使其购买到瑕疵车或问题车辆的机率大大增加。就消费者而言,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是消法赋予的法定权利,车辆来源的相关信息对消费者自主判断、选择、购买车辆的权益会产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消费者有权知悉车辆来源相关信息。

  2、车辆出厂合格及上牌行驶等客观状态并不能免除销售者所负的进货查验义务及车辆来源信息的告知义务。车辆具备合格证、能正常上牌行驶是被告拒赔的主要抗辩理由。一般来说,车辆合格证中虽对汽车生产者、发动机号、出厂日期等均作有描述,但其代表的仅是车辆出厂时的原始状况,事实上,车辆出厂后至销售前会进入很多的流通环节,车辆的原始状况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处于车辆经营末端的销售者在销售车辆前对车辆的现有状况负有进货查验义务。这里的“进货查验”除车辆本身的质量检验外,还应包括对车辆来源信息的核查,以确保所售车辆来源正当合法。被告作为专门从事汽车销售的销售商,有能力掌握所售车辆的货源信息,也有义务将该信息告知消费者,以便消费者作出正确地消费选择,这才符合消费者知情权的要求。

  3、销售者明知或应当知道销售车辆的来历不明却故意隐瞒,致使消费者基于错误信息作出意思表示的构成消费欺诈。所谓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同时,民法上的欺诈以故意为必备条件,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两种情形,欺诈的后果为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本案中,被告作为销售者负有将车辆来源相关信息告知消费者的义务,但其在销售时明知车辆的来源地与发票开具单位不一致,却不对车辆来源、发票真假进行调查核实,也未积极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嗣后其提供的销售发票经查证属虚假发票,证明案涉车辆来源存在不正当性,据此能够认定被告故意隐瞒了案涉车辆并非直接来源于原告有合理理由信赖的汽车品牌经销商的事实。被告的前述行为属欺诈中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情形,客观上也造成了消费者基于此种错误认识与销售者签订汽车购买合同的意思表示,故本案的销售者构成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主张惩罚性赔偿。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462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