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国际快递的赔偿方式有哪些

2018-08-10 17: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很多快递公司也提供额外保险服务,分为保价和保险两种。在快递业务中,对确实要保的货物,多数人是采用保价的。现在国际快递业务发展的也是非常快速,那么,国际快递的赔偿方式有哪些呢?下面由找法网小编带您看一下快递赔偿的相关知识吧。

  国际快递的包装都是环保包装,在包裹运输前要把包裹打包牢固,因为经过长途跋涉的运输,有可能会出现破损或者泡水现象,现在,找法网小编带您看一下快递赔偿标准是什么吧。

  一、快递注意事项

  用户交寄包裹时,应按照所寄物品的性质、大小、轻重、寄递路程远近和运输情况,选用适当包装材料妥为包装。

  1.脆弱易碎物品,内件与箱板之间要留出二厘米的空间,用柔软物料充分填塞。箱内物品不只一件时,还要分别用瓦楞纸、海绵等物包扎,防止运输途中碰撞损坏。

  流质及易溶物品,要先装入完全密封的容器内,再装入箱内,按上述方法填充箱内。

  对油腻、腥味容易受潮的物品及有色的干粉末,应使用不透油的包皮套封后再装入箱内寄递。

  2.对柔软、干燥、耐压、不怕碰撞的物品,可以用布、箱包装。

  3.贵重物品,例如,手表、相机、金银物品、珠宝等要装入坚固耐压的纸质或金属箱匣或者木箱内,箱内空隙的地方用柔软物料妥为填塞,箱外再用坚韧的纸或者用布包装。

  用户交寄包裹时,邮局工作人员要验视内件,请交寄前准备好包装材料,待工作人员验视后再行包装。

 国际快递的赔偿方式 

  二、快递赔偿标准

  新《邮政法》的说法,只能赔运费的3倍。有的快递(物流)公司在运单上(背面)有承运条款,上面一般有提及,按运费2-10倍的说法都有,也有的是按所托运包裹的重量给出赔偿,如每千克20元等,各家快递公司不大一样。很多快递公司也提供额外保险服务,分为保价和保险两种。保价就是保多少赔多少,费率一般为货物价值的百分之几(1-5),较贵;保险则是采用商业保险公司的传统货运保险条款,费率为千分之几(1-8),存在一定比例的免赔额,也就是说不是全额赔付损失的。在快递业务中,对确实要保的货物,多数人是采用保价的。

  第四十五条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内的邮件和汇款的损失赔偿,适用本章规定。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以外的邮件的损失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邮件的损失,是指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

  第四十六条 邮政企业对平常邮件的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邮政企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平常邮件损失的除外。

  第四十七条 邮政企业对给据邮件的损失依照下列规定赔偿:

  (一)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保价额与邮件全部价值的比例对邮件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二)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挂号信件丢失、损毁的,按照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予以赔偿。

  邮政企业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告示中和提供给用户的给据邮件单据上,以足以引起用户注意的方式载明前款规定。

  邮政企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给据邮件损失,或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无权援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给据邮件损失,邮政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可抗力,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保价的给据邮件的损失除外;

  (二)所寄物品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

  (三)寄件人、收件人的过错。

  第四十九条 用户交寄给据邮件后,对国内邮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年内持收据向邮政企业查询,对国际邮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持收据向邮政企业查询。查询国际邮件或者查询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规定的边远地区的邮件的,邮政企业应当自用户查询之日起六十日内将查询结果告知用户;查询其他邮件的,邮政企业应当自用户查询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查询结果告知用户。查复期满未查到邮件的,邮政企业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赔偿。用户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查询期限内未向邮政企业查询又未提出赔偿要求的,邮政企业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邮政汇款的汇款人自汇款之日起一年内,可以持收据向邮政企业查询。邮政企业应当自用户查询之日起二十日内将查询结果告知汇款人。查复期满未查到汇款的,邮政企业应当向汇款人退还汇款和汇款费用。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国际快递赔偿相关问题的资料,现在的物流行业十分发达,跨境物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包装好快递能有效减少快递破损现象的发生,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391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