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外资并购:祸兮?福兮?

2019-01-10 08: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外商投资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外商投资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苏泊尔:铁了心卖锅从安全到家到爱是最美的味道,苏泊尔,也从压力锅的代名词发展到厨房家电大鳄,用短短十几年时间,这家最初的民营企业,曾书写了中国炊具行业民族品牌的传奇。1994年8月苏泊尔创牌生产压力锅,1998年推出不粘锅,2000年苏泊尔高调进军小

  苏泊尔:铁了心卖锅

  “从安全到家”到“爱是最美的味道”,苏泊尔,也从压力锅的代名词发展到厨房家电大鳄,用短短十几年时间,这家最初的民营企业,曾书写了中国炊具行业民族品牌的传奇。

  1994年8月苏泊尔创牌生产压力锅,1998年推出不粘锅,2000年苏泊尔高调进军小家电市场,并一炮打响,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到2005年,苏泊尔小家电销售突破5亿大关。

  现在,传奇仍在继续。不过,不同的是,它的“身份”发生了改变。2007年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法国SEB以3.27亿欧元的价格并购苏泊尔,取得了52.74%的控股权,苏泊尔成为外资企业。

  成立150余年的法国SEB和很多跨国集团不同的是,并没有“民族品牌杀手”之谓,因在其并购历史上鲜有消灭被并购品牌的案例。但即便如此,当2006年8月,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SEB公司达成《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时,还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爱仕达等国内其他6家知名炊具企业,以涉嫌垄断和保护民族品牌为由联合上书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并呼吁有关部门叫停此次收购。

  因为当时正处在在新的外资并购政策与即将度过WTO保护期的双重背景下,苏泊尔作为外资并购境内上市公司股权的案例,被广泛认为具有“标杆”意义。

  然而,“苏泊尔”品牌的缔造者苏增福父子则是“铁了心卖锅”。这被看做是苏泊尔实现三年发展目标的需要——“中国炊具行业绝对第一品牌”、“中国厨房电器行业第二品牌”、“亚洲炊具第一品牌”以及“亚洲最大炊具、厨房电器制造基地”。

  董事长苏显泽有两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句是,“法国的劳工成本是中国的20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第一的小家电企业SEB还能保证年收益20%,这本身就证明了其过人之处”;另一句是,“品牌是比股权更重要的东西”。

  当然,炊具作为完全竞争的行业,苏泊尔并购案最终获批。

  2008年,苏显泽表示,“SEB入主以后,苏泊尔的生产地点没变,生产线没变,但凭着技术上的突破和管理上的创新,效益却提高了20%。”

  目前,苏泊尔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炊具制造商,今年7月,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苏泊尔”启用新标志,与新标志同时发布的还有全新的品牌口号“演绎生活智慧”、以及英文品牌口号“Smartthinkingforsmoothliving”。[page]

  白加黑:疯狂扩张的牺牲品

  “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当年这一电视广告出现的时候,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感冒药还可以这样吃。同样惊讶的还有营销策划人员,闹了半天,感冒药也可以这样卖。

  1995年盖天力制药推出白加黑,上市仅180天销售额就突破1.6亿元,被业内称为“白加黑震撼”。非处方药品牌“白加黑”由此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著名感冒药民族品牌。

  但在2006年10月25日,东盛科技与德国拜耳签订协议,以折合人民币12.64亿元的价格转让“白加黑”、“小白”糖浆和“信力”止咳糖浆等3个品牌及三大非处方药品牌、相关生产设施和全国销售网络。几经波折后,2008年7月3日,双方正式进行交割。

  “白加黑”就此完成了非民族医药品牌的转身。

  回顾白加黑的发展史,不能不提到原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

  从1997年开始,白加黑在盖天力旗下因价格、渠道混乱迅速滑坡,到2000年销售额仅有2300万元,郭家学慧眼相中这个“灰姑娘”的潜质,并购了启东盖天力,随后对白加黑的品牌理念、营销渠道进行了调整。

  2000年11月,医药界爆发了著名的“PPA”事件,著名的康泰克“悲壮倒下”,留出了4.5亿元的巨大市场。“白加黑”抓住机遇,进行各种广告宣传,大打“不含PPA”广告。这一年,“白加黑”从2000多万的销售额一跃增加到2.9亿,最高时达到了每年4个亿。

  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后,野心勃勃的郭家学相继收购兼并了潜江制药、青海制药集团及其下属的宝鉴堂国药、山西广誉远、河北邢台英华医药、陕西汉中生物研究所等30多家医药企业,还不时觊觎着更大的药企。

  2004年12月,郭家学开始了更大手笔的动作。东盛科技出资4.98亿元联合中国医药集团成立了国药工业公司,郭登上新云药集团董事长的宝座。这一年他还定下了一个更加远大的目标:5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之一;10年内成为亚洲医药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15年之内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医药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但他低估了过度自我膨胀下面暗藏的风险——资金链断裂。东盛资金链断裂时,正好赶上宏观调控的开局,各家银行开始紧缩银根,并向民营企业加紧收贷。

  “白加黑”的厄运由此引发——为了还债,郭家学也只能“忍痛割爱”。[page]

  失去白加黑后的东盛科技元气大伤。今年4月30日,东盛发布了2008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东盛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比2007年同期锐减2.24亿元。

  如此业绩让去年就被“ST”的东盛科技复兴路漫漫。在出售白加黑之后,郭家学所倚重的“广誉远”与期望相去甚远,据相关审计报告,广誉远2007、2008两年累计未完成盈利金额1.05亿元。

  南孚:让吉列拈须而笑

  “民族力量!”当年,足球名将孙雯这句铿锵有力的广告语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南孚电池仍然是最可信赖的电池品牌,事实上,在经历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后,站在业绩背后微笑的已不是中国的股东们,而是南孚原来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其中,百孚公司当时持有南孚电池25%股份,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入占40%股份,而兴业银行则投了90万元人民币,占15%股份。

  作为当时电池行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南孚没有想到的是,太过分散的股权为日后南孚的股权失控埋下了隐患。

  从1990年南孚引进第一条日本富士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并正式投产开始,南孚电池进入高速发展期。到了2003年,南孚电池以近8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占据中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而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面对南孚的强劲竞争,进入中国10年,始终无法在中国打开局面,其金霸王电池市场份额不及南孚的10%。

  但在1999年,正值南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并不缺资金的情况下,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南孚电池的股东们“被迫”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

  这次重组成了改变南孚命运的转折点。

  首先是南孚公司由于巨额亏损,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外资对南孚的控股达到了72%。[page]

  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等不及的外方股东了随后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狂赚5800万美元。

  2003年8月11日,生产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最头痛的竞争对手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

  吉列拈须而笑,不光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大半个中国市场唾手而得。

  据说,当初极力促成南孚与摩根士丹利合资的某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也得到了提升。

  南孚成了唯一的输家。原本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

  金龙鱼:侨资也是自家人?

  几年前,金龙鱼调和油“1:1:1”的广告曾席卷电视媒体,以致童叟皆知。所谓“1:1:1”是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指的是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1∶1∶1的比例。但这则广告给消费者造成的误导是,金龙鱼即符合这样高标准的印象——实际上金龙鱼的相应比例是0.27:1:1。最终,真相在竞争对手鲁花等业内同行的质疑声中揭开,此广告也遭到工商部门的整改处罚。

  但这一广告最大的“好处”是,金龙鱼这个很中国的名字因为和鲁花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像民族品牌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金龙鱼这个品牌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对于2008年食用油品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金龙鱼”市场占有率为30.83%,排名第一,远超第二名、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

  有趣的是,直至今日,出品“金龙鱼”的益海嘉里一直试图向外界表明,其本身是家“侨资”企业,而不是“外资”企业。

  益海嘉里最早的创始人为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郭鹤年祖籍福建福州,192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新山。1947年,郭鹤年到新加坡,与家族联手创办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在25岁时被推为董事长。此后,郭鹤年拥有了“亚洲糖王”的美誉,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涉及领域十分广泛。[page]

  如今的益海嘉里来自于新加坡郭氏兄弟旗下嘉里粮油与益海集团在2006年底的一场“内部”合并。嘉里粮油的掌门人郭孔丞系郭鹤年之子,而益海集团控股股东新加坡丰益国际掌门人郭孔丰则是郭鹤年的侄子。两家公司合并后,又通过与世界四大粮油集团之一的美国ADM换股等形式,把益海嘉里变成丰益国际的全资子公司。所有这些收购交易完成后,丰益国际仍在新加坡上市,郭孔丰集团、郭鹤年集团和ADM分别持有丰益国际48.5%、31%和6.7%的股权。

  今年5月,益海嘉里粮油公司曾声称要对旗下部分小包装食用油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上调近10%,引起业界强烈反响。金龙鱼再次站在了“粮食安全”、“外资垄断”的风口浪尖上。

  资料显示,近年来,益海嘉里已先后在深圳、青岛、天津、秦皇岛、连云港、营口、广州、上海、泉州、防城港、张家港等主要港口及武汉、岳阳、西安、成都、佳木斯、新疆昌吉等主要城市投资设立了40多家工厂和20多家贸易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

  事实上,跨国粮商对中国油脂加工业的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目前四大跨国粮商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

  对于“外资操控国内粮油市场价格”一说,益海嘉里高层不久前对此公开的表示是:希望得到“民族身份”的认同。

外商投资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516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外商投资律师团,我在外商投资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