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律师文集

最新咨询
法律问答
法院开庭本人原告不能参加,可以代理人?
如果开庭时无法到庭,可以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 如果本人不去,又没有代理人到庭,法院会按自动撤诉处理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婚外情给对方生了孩子,现在男方不想负责了
老公婚外情有了孩子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与对方协商离婚;协商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2、要求男方进行损害赔偿。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男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在离婚时女方可以主张损害赔偿,在夫妻离婚时,只有男方存在法定的过错的,女方才可以要求男方进行损害赔偿如果不存在过错的,男方无赔偿义务,不需要进行赔偿,赔偿的金额没有统一的金额规定,可以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也可以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来酌情确定,在确定具体的金额时,一般需要看男方的过错的程度或大小,男方对女方所造成的影响或损害的情况,还有男方的经济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征收土地公告的来历,你应当关注,有没有法律依据
征收土地公告时间是30日以上。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征收事宜在拟征收土地所在范围内予以公告,听取被征地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个体变公司怎么变?
法律分析:公司与个体工商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所以不能通过变更来转化的,只有将有限责任公司到工商局办理注销手续以后再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 。法律依据:《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个人经营的,以经营者本人为申请人;家庭经营的,以家庭成员中主持经营者为申请人。 委托代理人申请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的,应当提交申请人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或者资格证明。 第十三条 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申请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可以直接到经营场所所在地登记机关登记;登记机关委托其下属工商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的,到经营场所所在地工商所登记。 申请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可以通过邮寄、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经营场所所在地登记机关提交申请。 通过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的,应当提供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的联络方式及通讯地址。 对登记机关予以受理的申请,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提交与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内容一致的申请材料原件。 第十四条 申请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经营场所证明;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
如果没有结婚证分开,上学有什么影响?
法律分析:上学不需要父母的结婚证,但是要孩子的户口本以及其它相关证件,本教区适龄儿童和本教区外的适龄儿童需要不同的证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