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法》身陷围城

2019-01-24 01: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这场梳理显然无法让人轻松,面对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劳动争议领域,董保华用了血淋淋三个字来形容。董保华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每年这时候,他都会对上一年发生在劳动争议领域内的案例进行盘点,而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梳理单上,赫然列着张海超开胸验肺、通钢改制工

  这场梳理显然无法让人轻松,面对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劳动争议领域,董保华用了“血淋淋”三个字来形容。

  董保华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每年这时候,他都会对上一年发生在劳动争议领域内的案例进行盘点,而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梳理单上,赫然列着张海超开胸验肺、通钢改制工人打死企业高管、广东东莞工厂工人向厂方索讨赔偿金不成刺死老板、湖南耒阳百位“尘肺病”民工索赔……

  “根据我粗略统计,仅2009年,发生在劳动争议这一领域有接近40起命案。”

  事实上,伴随着劳资关系出现恶化倾向,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两年来,社会各界争议仍在继续。这部旨在对接国际规则,保护员工利益的善法,缘何遭到诸多争议?

  “善法”之变

  而舆论从最初的超强赞成到现在的超强冷漠,其中转变也耐人寻味,随意搜集,今天舆论已经很难再现当时的盛况。

  2007年,《劳动合同法》在一片欢呼声中诞生。

  全国人大副主任盛华仁当时曾指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面对来自最高立法部门发出的“里程碑”信号,各地立即闻风而动,各种媒体更是尽搜各种华丽的词汇来形容这一里程碑意义的立法,“及时雨”、“保护神”、“维权利剑”、“劳资平衡线”、“劳动者圣经”、遏制全球“探底运动”等等。

  但随着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萧条、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劳动争议案件激增……伴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争议也与日剧增。

  从2007年的12月11日到2009年3月11日,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博客中连发10篇文章反对《劳动合同法》,在最后一篇文章中他称,“《劳动合同法》是全面地干预市场的一种重要合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市场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2008年7月27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杭州演讲时称,《劳动合同法》仓促出台造成了企业工人双输的局面。他说,“《劳动合同法》本身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的。但问题是,首先,拟定好后竟然没有通过大面积的论证。第二,竟然没有通过试点。”

  “在经济学界,之前郎咸平和张维迎在很多观点上都是对立的,但二人对《劳动合同法》却是发出了一致的批评,而其他经济学者批评的也不在少数”。董保华说。

  不仅仅是在经济学界,在法学界批评的声浪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据董保华介绍,当初《劳动合同法》刚出来时,法学界批评的声音是很少的,也只有江平表达过不同意见,尽管批评的声音不是很多,但私下议论的人不在少数。而法律界里支持它的也就是在研究劳动法这个小圈子里。

  而即使在劳动法研究领域,法学家们的争议也不断,尽管董保华是《劳动合同法》起草人之一,但他也是全国第一个批评《劳动合同法》的学者。早在《劳动合同法》二审期间,董保华就曾上书建议提出过很多修改意见。

  “我之前和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以他为代表的‘京派’和以董保华为代表的‘海派’,在《劳动合同法》起草时的意见分歧也一直不断,两人之间的争论被外界认为是‘南董北常’——编著注)的争论很激烈,但是现在常凯也认为小企业不适合《劳动合同法》,连他不都也改变观点了嘛。现在,除了劳动法的小圈子,中国的法学界对于这部法也是批评居多。”董保华称。

  而一度称《劳动合同法》是里程碑的官方机构现在也显得有点底气不足。

[page]

  2009年7月5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是《劳动法》公布15周年的日子,也是《劳动合同法》公布两周年的时间节点,按照惯例,法律界都会庆祝的,但是这天却悄无声息。而隔天,也就是7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中最新的表达意义是要保障企业的生存权利,这个在以前是从没提到过的。”董保华说,“从政府的低调至少也反映了官方对这部法律态度的新变化。”

  而舆论从最初的超强赞成到现在的超强冷漠,其中转变也耐人寻味,随意搜集,今天舆论已经很难再现当时的盛况。

  “如果说,以前大家对这部法律还存在善法和恶法之争的话,那么现在来看,它既不是善法,也不是恶法,而是笨法。社会恐怕是难以承受这样一部笨法的。”董保华说。

  争议之众

  据有关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近100万件,年末此数据还会大幅度上升。

  伴随着争议,《劳动合同法》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劳动争议案件在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一直比较尖锐。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21日联合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将近17万件,同比增长30%,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已成为民事案件中增长最快、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社会关注最多的案件类型。

  据有关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近100万件,年末此数据还会大幅度上升。

  而在上海和广东,有关劳动争议案件业已呈现井喷之势。

  据董保华介绍,上海劳动争议案件受理人员平均每4个小时就要处理一个案件,这意味着,从立案、受理、开庭、调解、仲裁、审理、判决、制作调解书,到最后送达,整个过程都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而在广东,平均下来,每名办案人员一年要办1000个案件,而一个人一年正常的工作时间也只有1800个小时,这意味着平均1.8个小时要审理完一个案子,与其理解为效率高还不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衍敷。

  而另一方面,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里以更加激化和暴力的形式,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通钢下岗工人打死企业高管事件、张海超的开胸验肺、广东东莞刘汉黄向厂方索讨赔偿金不成刺死老板、河南林钢事件中市国资委副主任被软禁90小时、重庆嘉陵机器厂工人发生“罢工”、 湖南耒阳百位“尘肺病”民工索赔……

  据山东省总工会统计,仅2009年一季度全省一般群体性事件就共发生52起,主要诱因是欠薪、经济补偿金和历史遗留问题。据深圳市公安局介绍,在全市群体性事件及不安定因素苗头中,以劳资纠纷类增长最快。2008年为637起,同比上升119.7%;2009年1月达到97起,同比上升61.7%。

  2009年年底,董保华在对劳动争议领域内工伤、职业病、裁员、商业秘密、反歧视等领域发生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过统计,有接近40起命案。

  “《劳动合同法》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一部法律又为什么会产生于这些极端的社会情绪,现在是到了反思这部法律的时候了。”

  修法之困

  除了立法问题,在执法这一层面,现在的《劳动合同法》太刚性,劳动关系缺乏弹性,不够灵活。

  在董保华看来,《劳动合同法》已经成为立法上的一个教训,这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主要是当初立法时对《劳动合同法》这一社会立法性质规律认识不够造成的。”

  据他介绍,《劳动合同法》是社会立法,社会立法一头牵着政治,一头牵着经济,社会立法不像政治和经济立法,社会矛盾的解决不能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其次,社会立法要有分层思想。劳动者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需要分层的,比如:金领(总经理级别)、白领(月入5000以上)、蓝领(农民工)和无领(大学生)。被视为弱者的劳动者中也有很强势的劳动者,月入五六万。但现在《劳动合同法》把劳动者看做是一个整体,政策统一适用。所以,目前《劳动合同法》这样的定位是不对的。[page]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董保华认为,主要是当时标准定高了。

  他指出,《劳动合同法》有两种立法思路可以选择,一种是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的“雪中送炭”式,一种是高标准、低覆盖、宽执法的“锦上添花”式。要扩大《劳动合同法》覆盖范围,中国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式,但现在《劳动合同法》选择的是“锦上添花”式,执行高标准,这就等于画了一个很好的饼,大家都拼命想吃,结果每个人得到的很少,标准定高了,覆盖率就低了。

  “因此,我的观点还是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中国只能走这样的平衡点。所以,《劳动合同法》立法我们在理论准备、调查、实践上都是做得不足的。”

  而现在,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有必要修法。2009年两会前,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一次论坛上,学者们一致认为,《劳动合同法》应该修。

  但董保华认为,修法目前是有难度的。

  “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稳定需求难以承受这样一部法律的修改。另外一方面,在制定过程中,《劳动合同法》已经多次‘折腾’,从2004年重新启动,到2007年6月的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已反反复复碰撞了两三年。”

  他指出,除了立法问题,在执法这一层面,现在的《劳动合同法》太刚性,劳动关系缺乏弹性,不够灵活,和当前中国存在的较多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是有矛盾的。“政治与社会的考量不足是这部法当时没有考量清楚的事情,这也是这部法律目前的尴尬所在。”

  我们见证

  准备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草案阶段就被广泛关注,有关它的讨论史无前例地被大众化。甚至因为2006年10月13日《纽约时报》头版的一篇报道,令它的修改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内事件。在中国法学界,所谓的“资方代表”和“劳方代表”对该法的争论也从未停歇,甚至走向白热化。

  2007年10月15日,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前夕,《中国经营报》用专题的形式,邀请企业界和法学界专业人士,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将带给企业的问题菜单作以剖析、解答。

  上述系列报道中,一篇短文预测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会出现的八种境况:

  新法实施之八大猜想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将可能出现裁员高潮,到期的合同也可能被大量的转出去。这种裁员高潮将出现在主流企业和以劳动力成本赚取价值的企业。

  二、将可能出现“天价”赔偿金。一些反应不迅速的企业在人员正常流失的情况下将可能支付“天价”的赔偿。

  三、专门运用新法为劳动者维权的“王海”式人物将出现。

  四、外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将迅速膨大,甚至可能出现一个新的行业,叫“送达和公正”。

  五、铁饭碗将重出江湖。按照新法的规定企业里大多数的员工已经是终身员工了,消失多年的铁饭碗将大行其道。

  六、民营企业将可能迎来高端人才的春天。核心人才更加自由的流动,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以往可遇而不可求的高端人才将降落民企梧桐。

  七、想留的留不住,不想留的请不走。新法下劳动者获得了空前意义上的行动自由,而通常情况下,抢手的都是核心人才。而新法对于裁员的规定又给了那些非核心员工留下来的保障。请神容易送神难。

  八、工会的力量加大。新法非常强调建立工会和以职代会集体谈判的方式解决劳动分歧。将来劳动关系的构成形式,不会总是停留在个人劳动关系上,总会发展成集体劳动关系,说白了就是工会。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861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