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谁来救救“郑艳良”们?

2013-10-15 09: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2013年10月10日,一把钢锯、一把小水果刀、一个裹着毛巾的痒痒挠,保定硬汉郑艳良用这三样简单的工具,在家中床上将自己患怪病的整条右腿锯下,为忍住疼痛他咬掉了四颗槽牙。此新闻一出,很多网友表示质疑,...

  2013年10月10日,一把钢锯、一把小水果刀、一个裹着毛巾的痒痒挠,保定硬汉郑艳良用这三样简单的工具,在家中床上将自己患怪病的整条右腿锯下,为忍住疼痛他咬掉了四颗槽牙。此新闻一出,很多网友表示质疑,他是怎么做到的?更有网友惊叹于此举,作出对联表示佩服:古有云长刮骨疗毒,现有艳良锯腿治病。在惊叹之余,我们需要思考很多。

  事实上,像郑艳良这样的特殊遭遇远非个别。就在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角落和人群里,有的人被特殊疾病所扰,有的人被突降祸事所困,最终使他们经受着非人的苦难,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辛日子。他们被忽略至少是没被放在一个瞩目的位置而自生自灭。这才是最可悲的。

  郑艳良的被关注,是令人欣慰的。

  据报道,当地县民政局称已发放补助金和低保金。10月11日下午,省卫生厅组织省、保定市专家在郑艳良家中对其进行了会诊。其诊断结果为: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动脉闭塞;双下肢缺血坏死。下一步,省卫生厅还将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患者双侧下肢动脉闭塞位置和程度。同时要求保定市第二医院根据检查诊断结果,尽快制定一套治疗方案,积极开展救治工作。

  [page]郑艳良获救助该感谢谁,是政府还是媒体?[/page]

郑艳良获救助该感谢谁,是政府还是媒体?

  我们看到,真正让郑艳良感到生的希望是在媒体广泛报道之后: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踊跃捐款、医院提供免费治疗。但不要忘了,这已经是事隔郑艳良惊魂一锯近一年半后。在2012年4月14日,郑艳良手持水果刀和钢锯,咬掉四颗槽牙忍痛锯下病腿,此后一年多里,当地政府部门为郑艳良办理了低保、新农保、新农合,今年上半年还拨付了5000元救助金,但在巨额的治疗费用面前仍难鼓起郑艳良生的勇气。

  “自锯病腿”暴露出的,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在重大疾病面前的力不从心。虽然我国的医保覆盖面逐年扩大,但医保的补助力度仍显不足,一些罕见病被排除在了医保之外。由于政府财政的投入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的医疗救助有名无实。这些都让身患重大疾病的群体难以得到有效救治,有的不得不变卖家产,甚至像郑艳良这样只能“回家等死”。

  当地官员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媒体关注解决当下农村医疗救助面临的资金短缺”。笔者也觉得,在政府保障有限的情况下,媒体介入、社会捐助不失为一种好的辅助手段。笔者就曾亲眼目睹一位14岁身患重症障碍性贫血的农村女孩,其家人向媒体求助后,获得30多万捐款得以进行治疗。郑艳良也是这样,但媒体和社会捐助的作用必竟有限,只有极少数像“自锯病腿”这样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例才会受到关注,其他大病患者仍然在不为人知地苦苦挣扎。

  [page]“怎么一报道才有人关心”呢?[/page]

“怎么一报道才有人关心”呢?

  村民说郑艳良的遭遇是“冰火两重天”,这无疑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村民那句“怎么一报道才有人来关心”的朴素之问。因为郑艳良的命运之所以能够逆转,遵循的依旧是“媒体报道—领导批示—问题得到解决”的俗套路径。

  可我们都很清楚,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领导批示,都是非常偶然的。媒体报道有自身的传播规律,只有诸如“开胸验肺”“锯腿自医”这种故事才容易引起轰动,而且一旦类似的故事报道得多了,以后只有做出更惨烈的举动才会引起媒体关注;至于被领导批示,无疑是概率更小的幸运事件了。

  一个人的苦难,只有靠媒体报道或领导批示才能得到关注,这不是一个健康社会应有的常态。正常的途径是:当一个人陷入困境之后,只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启动社会救济机制,就能获得官方和民间的帮助。

  [page]锯腿硬汉事件思考:对于郑艳良,别止于同情[/page]

锯腿硬汉事件思考:对于郑艳良,别止于同情

  郑艳良的遭遇也许只是极端案例,但是,需要追问,他为何没能享受到制度的救济?郑艳良是河北保定清苑县农民,不知道他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根据清苑县曾公布的数据,农民参加新农合后,在各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及补偿比例:乡级医疗机构起付线100元,补偿比80%;县级医疗机构起付线300元,补偿比70%;市级医疗机构起付线1000元,补偿比60%;省级医疗机构起付线1500元,补偿比55%;省外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起付线4000元,补偿比45%。由于报道语焉不详,无法获知郑艳良是否参加新农合,又是否获得相应的报销、补偿?

  当然,即便有一定比例的补偿,对于余下的费用,郑艳良恐怕也承担不起。他的困境,让不少网友想到了日前的一则消息:俄罗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有网友瞬即吐槽,“郑艳良何不移民俄罗斯?”且不说俄罗斯的全民免费医疗是否货真价实,但一个公民不管生活在哪里,他都有权得到救助,因此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破解郑艳良所处的困境?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

  [page]一个郑艳良获救了,还有千千万万的郑艳良呢?[/page]

一个郑艳良获救了,还有千千万万的郑艳良呢?

  很多农民会有这样的感慨:我们病不起。媒体的影响力固然之大,很多有困难的人或人群,通过媒体的舆论传播,或许得到了一定的救助,好心人士的救助是出于善心,但是公共单位的救助一方面难道不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吗?眼下要做的更多的是完善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不仅仅停留在哲学思维的层面,而是对现实社会的确切推进。有很多群体的确是需要国家政策的切实支持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从而感受到社会的真正进步。

  结语:

  当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喧嚣退去,留给政府部门的,是尽快对现有的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进行完善和加强救助力度,增强民众的信心,而不是在“自锯断腿”的哀嚎声中引发公众由彼及己的深深忧虑。

责任编辑:珞叶子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079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