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网络支付新规:如何微信发红包

2015-12-30 10: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银行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银行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在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一最严网络支付新规规定网络账户实名制,这一措施是否会影响微信红包使用?未绑定银行卡的微信用户还可以发红包,不过当累计发红包的金额超过1000元之后,还想再发就要追加身份认证了。接下来小编为您一一介绍。

  在7月底征求意见时,不少人担心如果未进行实名认证会影响微信红包使用,以及一些小额支付的便捷性。对此,新版办法特别新增了一类支付账户,只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立的Ⅰ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但限额仅有1000元。

  也就是说,没有绑定银行卡的微信用户可通过微信零钱包收发红包,但累计发红包的金额不能超过1000元。如果发红包金额已经超过1000元,还想再发就得追加身份认证,成为Ⅱ类或Ⅲ类账户。

  追加身份认证并非要客户去相关部门证明“我是我”,而是要求支付机构去证明“你是谁”,客户只需在网上填写相关信息,由支付机构想方设法去验证。

  办法规定,通过3个验证渠道的Ⅱ类账户可以消费、转账,年支付额度10万元;通过5个验证渠道的Ⅲ类账户,除了可以消费转账外,还能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年累计交易额最高可以到20万元。

  其实,网络账户交易不仅有年度限额,还有日限额。办法规定,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那如果想发放5000元以上的红包该咋办?

  新版办法对支付机构提出了分类监管的思路。若支付机构被评为A类且Ⅱ类和Ⅲ类账户实名比例达到95%以上,即可获得相应的监管奖励。其中就包括5000元的日累计限额可以提高至10000元。

  也就是说,想发大红包,不仅需将Ⅰ类账户升级为Ⅱ、Ⅲ类账户,还得选择综合评级高、实名制落实情况好的平台。

  当然,目前限额可能依然无法满足个别大额需求,想发放10000元以上红包怎么办?

  央行相关人士建议,不够部分还可以通过网关或快捷支付方式发放红包。

  临近春节,马上要依照新规发微信红包了么?其实并没有那么快,因为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实施。

  相关条文:

  第十一条 支付机构应根据客户身份对同一客户在本机构开立的所有支付账户进行关联管理,并按照下列要求对个人支付账户进行分类管理:

  (一)对于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一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验证,且为首次在本机构开立支付账户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Ⅰ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余额付款交易自账户开立起累计不超过1000元(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二)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客户,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三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Ⅱ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仅可用于消费和转账,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10万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三)对于支付机构自主或委托合作机构以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的个人客户,或以非面对面方式通过至少五个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进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6户,支付机构可以为其开立Ⅲ类支付账户,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不超过20万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外部验证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数据库、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商业化数据库等。其中,通过商业银行验证个人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应为Ⅰ类银行账户或信用卡。

  第二十四条 支付机构应根据交易验证方式的安全级别,按照下列要求对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进行限额管理:

  (一)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

  (二)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

  (三)支付机构采用不足两类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且支付机构应当承诺无条件全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银行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759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银行法律师团,我在银行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