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打破刚性兑付需要法治支撑

2014-11-14 20: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信托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信托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中国经济下行,信用风险上升,刚性兑付潜规则成为市场出清的重要阻力。近两年来,有关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一直不断,年初中诚信托的矿业信托产品诚至金开1号险些开先例,不过,最终还是以第三方接盘的方式收场...

  中国经济下行,信用风险上升,刚性兑付潜规则成为市场出清的重要阻力。近两年来,有关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一直不断,年初中诚信托的矿业信托产品“诚至金开1号”险些开先例,不过,最终还是以第三方接盘的方式收场,保本付息达7%。对投资者而言,这款30亿元的信托产品被兜底兑付,避免了可能的损失;但对整个市场来说,刚性兑付神话的维系无疑加剧了投机心理,并抬高了整个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

  2010年以来,受“4万亿”刺激以及银行表内业务监管加强的影响,国内“影子银行”进入跨越式发展期。尤其是信托行业,作为银行信贷资产出表的重要渠道,信托资产规模从2010年一季度末的2.37万亿元快速膨胀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2.48万亿元,短短四年时间翻了五倍,年均增长超过120%。如此高速的规模扩张,期间难免泥沙俱下,为后续的兑付埋下隐患。

  从与业界的交流之中,我们的研究人员明显感觉到了市场对于信托刚性兑付的担忧。由于不少信托项目在期限上存在错配,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项目,需要不断滚动发行,才能支持项目完工乃至获得回报,倘若因市场波动导致资金链条滚动不下去了,信托行业与实体经济的风险就可能快速暴露,甚至上升为系统性风险。归根结底,信托贷款只是企业寻求融资的渠道之一,而且往往是短期过桥资金。这一渠道被卡断,有可能导致项目烂尾、企业破产,牵连出更大的金融风险。比如说,在10亿元规模吉信·松花江77号信托的背后是联盛集团高达280亿元的债务,其中包括6家信托公司总计约50亿元的贷款,最大债权人则是国开行,共45亿元。这种“大而不能倒”,是到目前为止信托行业刚性兑付仍可维系的主要原因。

  但刚性兑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终归是要打破的,这已是市场共识,只是何时发生,最先发生在哪款产品上而已。事实上,根据银监会2009年发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2009年第1号),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也就是说,当前的刚性兑付不仅违反了经济规律,妨碍市场出清,而且还是一种违规行为。打破刚性兑付在法理上并无问题,只是因为经济和政治利益上的博弈陷入僵局。此情此景,需要监管层由上至下推动,就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推动广国投破产及粤海重组般,主动挑破这一层潜规则。

  打破刚性兑付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市场,而在于监管层。需要选择规模较小、影响可控的信托产品,破除刚性兑付,将市场拖回到正常的发展路径上来。这一方面,证监会已经做出了较好的表率,在“11超日债”、“12金泰债”及“12津天联”违约一事上持开明态度,允许发生实质性违约。今年7月底,证监会回应金泰债违约称,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置。事后看,这些债券的违约并未对市场构成多大的冲击,以此类推,即使打破信托行业的刚性兑付,影响可能也不会像市场此前预期的那样剧烈。毕竟,不论从舆论、还是投资者的心态上看,打破刚性兑付的时机都已经成熟。银监会4月发布的“99号文”要求,推进风险处置市场化;在实践中需要言行合一,尽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应对可能到来的信托违约潮。

  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信托行业的兑付压力空前。据用益信托网的统计,今年余下时间,将有618只信托面临兑付,涉及金额1010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共计116只,涉及金额336亿元;2015年全年将有3402只信托面临兑付,涉及金额达5720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共计762只,涉及金额 2200亿元。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成为今明两年信托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探索出一条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道路,扫除市场出清的阻力。

信托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240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信托法律师团,我在信托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