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伤者如何赔偿

2019-10-11 09: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交通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那么,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伤者如何赔偿?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和医疗费用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怎么计算?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误工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的?接下来就是由找法网小编带来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伤者如何赔偿的有关知识,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伤者如何赔偿

  1、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1)对此受害人要提供所在单位的合法证明(证明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工作收入),司法实践中,对是否应当提供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交费证明、完税证明、工资单等证明材料,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对此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另外根据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受害人没有提供前述材料就一律对其误工费不予支持,显然与法与情相悖。

  (2)该固定收入必须是受害人实际减少的。有些受害人受到损害后,其供职单位(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并不会扣发或者全部扣发其(工资)收入。对这部分受害人,如果同样对其按照全部收入(工资)进行赔偿,受害人将得到双重收益,这与侵权法的填补损害的基本功能不符。 

  2、对于没有固收入的,笔者根据户籍或者经常居住地的不同分为:

  (1)城镇户籍或者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如暂住证、房屋租赁合同或者其他证明),受害人要提供其户籍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证明,然后提供其从事何种行业的证明(如营业执照、营运证明等),提供前述证明后,才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2)对农村户籍或者经常居住地在农村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纯收入来计算。

  3、受害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其误工费如何计算?有人认为不能主张误工费,因为60周岁以上的人,根据法律规定,属于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是被赡养的对象,所以不存在支付误工费的问题;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因为年满60周岁不一定就丧失劳动能力,仍有很多人在不同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另外,城市居民有一部分人年满60周岁后可以得到退休工资的话,那么农民就没有了。因此,只要受害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存在误工损失,就可以要求赔偿误工费,但是应当提高对其误工收入相关证据的审查标准。

  (1)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从高法解释来看,决定护理费高低的有三个因素:首先,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对此可以参照本文关于“误工费”的论述,另外,也可以参照当地医院护工(或者请保姆)的收入;其次,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护理人数一般为一人,护理期限一般住院治疗的时间,没有住院,仅仅通过门诊治疗,一般不计算护理费。对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如果另一方对于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有异议,可以申请法院对此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2)交通费

  1、根据受害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

  2、对于受害人外地的亲属来往的交通费,笔者认为如果受害人发生事故后,死亡或者出现长时间昏迷或者经鉴定为重伤或者可能造成重度残疾的,其外地亲属(不得超过三人)来往的交通费应当给赔偿;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伤者如何赔偿

  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和医疗费用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如化验费、检查费等)

  注: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误工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注:计算误工费的基数(误工收入)按照以下方法统计。

  1、受害人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2、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后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3、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伤者如何赔偿”的相关内容,从上面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法律上,对于受害人外地的亲属来往的交通费,如果受害人发生事故后,死亡或者出现长时间昏迷或者经鉴定为重伤或者可能造成重度残疾的,其外地亲属来往的交通费应当给赔偿。如果您对上述内容仍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找法网。

交通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933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交通事故律师团,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