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北京出入境新政颁布!外籍人才可永久居住

2018-09-07 10: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移民政策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移民政策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对于大多数国家,“出入境”就是指出入国境,出入境管理是在现代国家体系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法律制度,它实际上也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一种体现。近日,北京颁布有关出入境的新政,其中五项新政吸引了大部分外籍人才,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小编了解到,即日起,5项出入境新政策实施细则及相关人才认定标准将在京落地实施。新政的实施将惠及中关村示范区内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外籍知名专家学者、中关村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外籍员工、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辅助人才、来京外籍人才随迁外籍子女、外籍华人6大群体。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北京新颁布的出入境的相关政策内容。

  一、政策一:中关村示范区内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享受外籍高层次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待遇,可以通过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的程序,申请永久居留。

  该政策为中关村示范区内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开放永久居留直通车。

  符合《中关村示范区中国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满足知名奖项获得者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创新创业类高层次人才等三大类16项标准之一的中国人,经由中关村管委会出具推荐函,可以为其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0个工作日内办结。

北京出入境新政颁布!外籍人才可永久居住

  二、政策2:中关村示范区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邀请的外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京商务访问的中关村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外籍员工,凭邀请单位的证明函件等材料,可以申请换发入境有效期不超过5年、停留期不超过180天的多次入境有效访问(F)签证。

  该政策为示范区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邀请的外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关村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外籍员工来华访问交流提供出入境便利。

  符合示范区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邀请的国外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等单位相当于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位的外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关村企业,其境外分支机构聘任的外籍员工,经由中关村管委会出具推荐函,可以申请换发入境有效期不超过5年、停留期不超过180天的多次入境有效访问(F)签证。

  三、政策3: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辅助人员,凭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担保函件,可以办理与其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期限一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该政策为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辅助人才来华工作提供居留许可便利。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辅助人员,指辅助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开展工作,并能提供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具的担保函件的从事秘书、翻译、助理、实验负责人等辅助科研工作的外籍人才。

  若其持有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的担保函件,可申请办理有效期与其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期限一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四、政策4:为来京外籍人才随迁外籍子女来华就读提供出入境便利,允许其凭学校录取通知书等证明函件向北京口岸签证机关申请学习(X1)签证,入境后可按规定办理学习类居留许可。

  该政策为来京外籍人才随迁的外籍子女在京就读提供出入境及居留许可便利。来京外籍人才(包括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发A类工作许可证或工作许可通知的外籍人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北京市外籍高层次人才)随迁的外籍子女,可凭学校录取通知书等证明函件向北京口岸签证机关申请学习(X1)签证,并在入境后办理有效期与学校注明学习期限一致的学习类居留许可。

  五、政策5:对来京探望亲属、洽谈商务、开展科教文卫交流活动及处理私人事务的外籍华人,可以签发5年以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对在京工作、学习、探亲以及从事私人事务需要长期居留的外籍华人,可按规定签发有效期5年以内的居留许可。

  该政策为外籍华人来京提供出入境及居留许可便利。符合短期来京探望亲属、洽谈商务、开展科教文卫交流活动及处理私人事务的外籍华人,可按来京事由申请办理5年以内多次有效的出入境签证。

  对在京工作、学习、探亲以及从事私人事务需要长期居留的外籍华人,可按来京事由申请办理有效期5年以内的居留许可。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出入境新政颁布的相关内容。总的来说,出入境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业务,一方面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在出入境管理中打击出入境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保护中外公民的合法权益,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形势。这五大新政策将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对国际人才的吸聚效能。

移民政策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167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移民政策律师团,我在移民政策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