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本土文化在民事审判中的原则

2014-02-08 09: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建国以来的法治发展史中,我国民事法律现代化外源型的特点非常突出,国外的民事法律制度被大量借鉴,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思想观念等差别巨大,在...

  在建国以来的法治发展史中,我国民事法律现代化外源型的特点非常突出,国外的民事法律制度被大量借鉴,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思想观念等差别巨大,在这样一个国度实行全国统一的民事法律制度,加之当事人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适用过程中“水土不服”的现象非常突出,许多案件虽然已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但群众却不认可,甚至怀疑存在司法腐败,办案法官觉得甚是委屈。为了使民事案件处理结果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充分发挥民事审判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作用,法官就必须高度重视本土文化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一、本土文化的界定

  本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所特有、具有本土特点、足以影响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文化,主要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等。与法律规定相比,本土文化更能体现当地群众的价值观,与当地群众的是非判断标准、道德评价标准更接近。本土文化没有系统性,有待法官运用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去发现并加总结。

  二、本土文化在民事审判的运用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民事法律制度,但是不同地区的文化各有不同,在民事审判中运用本土文化必须坚持合法原则,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有可能导致司法权力的滥用。如笔者所在法院的辖区农村女性出嫁后一般都不需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但是我国法律规定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如果在民事审判中也认定出嫁后的女儿不需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既违反法律规定,也可能导致许多没有儿子的老人无人赡养。

  (二)公平性与合理性原则

  公平合理是民事审判永恒的追求,法官将本土文化运用于民事审判中时应对其是否公平合理进行审查,不能将有违公平合理原则的本土文化运用于民事审判中,否则案件处理结果有可能颠倒是非,不但难以化解矛盾、定纷止争,还有可能激化矛盾,引发人们对司法公正与廉洁的怀疑。

  (三)确定性原则

  被运用于民事审判中的本土文化必须在受诉法院辖区得到广泛认可,只有将这样的本土文化引入民事审判中才能提高案件处理结果的认可度,否则有可能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给司法腐败提供了可操作空间,不利于民事审判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司法公信力的提高。

  三、本土文化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方法

  (一)本土文化的梳理与总结

  本土文化流传于民间,一般都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形式,审判一线的法官应将自己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能够运用于民事审判中的本土文化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再由审判委员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指导性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如笔者所在法院的上级法院就结合本辖区的实际出台了《关于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用以指导本辖区婚姻家庭纠纷的审理,更有利于统一裁判尺度。

  (二)本土文化在民事审判中的直接适用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部分本土文化已经给予适当确认,如交易习惯、善良风俗、当地通用的语言等,只不过因为无法进一步予以明确的缘故,没有做出详细规定,需要各级法院根据本地区实际予以明确,对于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确认的本土文化,可以在民事审判中直接引用,既能用以做调解工作,也用于民事判决书的说理。

  (三)本土文化的间接性引用

  有些民事案件当事人的意思不够明确,法官可以根据通常理解予以解释,经解释后如果适用于某一类型的本土文化,可以根据本土文化对案件进行处理。另外,当某一案件无法找到与其准确对应的本土文化时,可以类推适用某一类型的本土文化。如笔者所在法院辖区的农村男女在办理结婚酒席后长期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未登记结婚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审理彩礼返还的纠纷中如果仅以当事人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由判令女方返还彩礼明显有失公允,因此,在返还彩礼的案件中不仅要考虑当事人是否登记结婚,还应考虑当事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时间长短。

  (四)本土文化的运用技巧

  法官每天所面对的案件和当事人都千差万别,因此,本土文化的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法官灵活运用。如笔者所在的法院辖区有三种不同的方言,笔者一般都会首先使用当地通用的方言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在进行适当交流之后,就能根据当事人的口音判断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何种方言,进而使用其熟悉的方言进行交流,这样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使案件的处理更加顺利。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192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