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签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2019-03-20 11: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现在,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大部分人都开始多多少少懂点法,到企业上班,都知道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我们到底是签劳务合同还是劳动合同呢?这两者有区别吗?下面找法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签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及相关问题。

  一、签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

签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2、对合同主体要求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都是公民,也可以都是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劳务合同对主体没有特殊要求。

  3、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

  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4、合同的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劳务合同无须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5、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

  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劳动福利待遇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支付。

  二、签订劳务合同注意事项

  1、劳务人员基本情况。

  性别、出生年月、籍贯、住址、联系电话等。

  2、雇主的义务和责任。

  诸如外劳务人员办理有关签证、居留许可等手续,负责劳务人员的管理、提供住宿、膳食的手续等等。有义务保障劳工的安全。鉴于以往的经验,需特别注明不能歧视、侮辱、体罚劳工、克扣工资等内容

  3、劳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诸如遵守所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不消极怠工、不得私自另行兼职和求职劳务人员从事的工种和工作实践。

  4、工资待遇、津贴、补助。

  工资标准一般应与所在国等岗位上工作的当地工人持平,通常有I市价为基数,按时、按日或按月计算。亦有以工作量为基数,按件计酬。如果是在工作时间以外加班或上夜班,雇主应付加班费或夜班津贴。窝工应有雇主发给劳务人员基本工资。

  三、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1、提交的身份材料一定要真实。

  因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千万不能做的:上交身份证、押金等。

  3、“试用期”不等于“白用期”。

  同一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的长短与劳动合同期限长短有关联,《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4、得要求: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写详细。

  5、单位规章制度要看好。

  根据《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6、千万不能做的:签空白合同。

  7、多个心眼:劳动关系证据主动收。

  8、不要怕难为情:工资报酬一定要谈清楚。

  9、不得不搞懂:“竞业限制”门道多。

  竞业动监察部门举报还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都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那么可以提供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你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等来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存在。

  10、会辨别无效合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和大家一起了解的关于签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等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对比,我们知道了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如果我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确定劳动关系的合同的话,就是签订劳动合同。在选择新的岗位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之间的区别,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918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