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2019-07-17 11: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导读:《合同法》把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作为可撤销的原因。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可撤销合同往往涉及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面对上述情况,要行使撤销权的话有哪些方式...

  导读:《合同法》把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作为可撤销的原因。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可撤销合同往往涉及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面对上述情况,要行使撤销权的话有哪些方式呢?

  对于撤销权如何行使,各国立法例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有如下三种:

  (1)以意思表示的方式为之。

  即撤销权人将撤销合同的意思告知相对人就可产生撤销合同的后果。该种立法例以德日为代表,德国民法典第143条第1款明确规定:“法律行为的撤销在向相对人表示后生效。”日本民法典第123条亦规定:“在可撤销行为的相对人已经确定时,其撤销或追认,以对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做出。”

  (2)须以诉讼的方式为之。

  即当事人须向法院提起撤销合同的诉讼,经法院判决才可撤销合同。如法国民法典第1117条规定:“因错误、胁迫或欺诈而订立的契约并非当然无效;此种契约,依本编第五章第七节规定的情形与方式,仅产生请求宣告其无效或宣告其应予撤销之诉权。”

  (3)区分不同的撤销事由而规定以意思表示或者诉讼方式为之。

  我国台湾地区采此立法例。台湾“民法”第88、89、92条所规定的因错误、误传、欺诈、胁迫等原因而撤销时,以意思表示行使撤销权即可;而第74条关于显失公平之行为(暴利行为)的撤销,则要求以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予以裁判。

  对于当事人如何行使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或变更权,海峡两岸的学者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按照我国台湾学者的观点,对于获暴利的合同,法院得因利益关系人的申请,撤销该合同或减轻其给付;如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减轻给付的,法院不得撤销,反之于利害关系人申请撤销的,法院可酌情撤销或减轻其给付。

  而我国大陆有的学者主张我国合同法应废除所谓可变更的制度,宜采取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通行作法,即对于可撤销合同,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只能主张撤销,而不能主张变更。同时可借鉴瑞、意民法及英美法律中的错误订正或更正制度。

  我国《合同法》在立法上采用了台湾学者的观点,即当事人申请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找法小编提醒您:根据上文说明,如果当事人自愿接受这种行为的后果,放弃行使合同撤销权或者长期不行使撤销权,人民法院对此应该是“不告不理”,承认合同的效力。因此,合同的撤销必须通过撤销权人主张撤销权来实现,否则依《民法通则》59条之反面解释,可撤销行为于撤销前则属有效。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033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