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仅约6.7%的职工在享受企业年金

2015-05-11 20: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公司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公司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2015年以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并轨改革不断加快步伐,但截止今年五月仅约6.7%的职工在享受企业年金。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让实施多年的企业年金制度被再次引起公众关注,由于企业年金采取的是“自愿建立”方式,相比强制建立的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历经11年仍然曲高和寡。

  约6.7%的职工在享受企业年金

  根据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达7.3万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1亿人,当年企业年金参加职工有2292.78万人,基金积累达7688.95亿元。2292.78万人在3.41亿人中,占比只有约6.7%。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起点应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在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概念,这是后来企业年金的雏形。2004年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但试水者寥寥。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指出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还规定,需符合三项条件的企业才可以建立企业年金:

  1、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2、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3、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企业职工的企业年金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模式,与职业年金似乎差别不大。但是,一个是“强制”,一个是“自愿”,使差距陡然形成。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只有6.7%的企业员工能享受到企业年金。

  “这6.7%的人大多集中在央企和国企。如果企业年金不尽快推广开来,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将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形成新的落差。”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与央企或者国企相比,很多中小企业员工根本享受不到这种福利。

  中小企业职工:镜花水月无福享受

  对广大中小企业职工而言,企业年金却是“镜中花,水中月”,看上去很美,却无福享受。很多中小企业对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并“不感冒”。因为中小企业推行企业年金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钱”。“现在社保五险一金已经占工资的40%左右,这样的负担除了央企和大型的企业之外,其他的中小企业都很难承受。”

  王某在北京经营医疗器械10多年,她自己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医疗器械商业领域站稳了脚跟,企业每年的利润有100万。

  当媒体问她的企业是否给员工建立企业年金时,作为老板的她使劲地摇头:“不建,不建,建不起。我们是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想都不敢想。难,非常难!如果建立,我大概计算了一下,企业每年需缴50万元企业年金。”

  王某说,她曾经想过要给企业元老级别的员工和技术人才上企业年金,“但是如果上了,企业每年需要投入至少50万元的企业年金,同时还要兼顾到当年效益,对我,确实算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企业年金的“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企业自己负担。而职业年金的“钱”,来自财政拨款,有财政兜底。这就使得实施了11年的企业年金离全覆盖依然很遥远,大部分职工依然无福享受。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概念知识拓展: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三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企业内部一般都设有由劳、资双方组成的董事会,负责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事宜。

公司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915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公司法律师团,我在公司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