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关于印发“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的通知

2019-06-24 09: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已经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落实。宿州市人民政府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已经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落实。

  宿州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数字宿州”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4~2008年)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战略制高点。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现已建成集光缆、程控、微波、无线等技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形式多样、多渠道传输的现代通讯技术设施体系。全市基本实现了信息的网上报送和相关公文的网上办理。党政信息交换网工程进展顺利,市委办、市政办、财政局、计委、经贸委等部门均可完成与省厅局的纵向内部信息传输与交换业务。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购机建站上网,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初见成效,先后有纺织、机械、科技、制药、电力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实施管理。

  虽然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信息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总量和结构不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信息制造业几乎空白;软件开发技术力量薄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尚无明显突破。

  为加快推进“数字宿州”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着更深、更广、更高的方向发展,发挥信息化在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按照《“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3~2007年)》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宿州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数字宿州”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市“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奋斗目标,发挥政府的组织主导作用,以电子政务、农村信息网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建设原则。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面向市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结合实际、务求实效。

  二、“数字宿州”建设的基本目标及建设步骤

  (一)基本目标。在未来五年中,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撑、基础设施三大体系的建设,逐步形成“数字宿州”的基本框架,建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1、“数字宿州”的应用体系。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成统一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及农网服务中心,政府主流业务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实现产品研发数据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商务电子化,全面提高全市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初步形成农业综合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各乡镇、行政村信息服务系统,联通国内外市场,为政府实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为企业和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支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分类别、分层次逐步推进电子商务。

  2、“数字宿州”的支撑体系。初步建成空间地理基础平台;建设全市基础性数据库,重点开发建设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实现重点信息资源共享。

  3、“数字宿州”基础设施体系。建成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宽带网络,主干传输网络实现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基本覆盖全市的功能完备、行业门类齐全、宽带传输富裕的网络环境。到2008年底初步建成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二)建设步骤。分为三个阶段。2004~2005年为起步阶段,侧重基础工程和环境建设,大力宣传“数字宿州”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2006~2007年为重点项目建设阶段,着力构建“数字宿州”框架体系,大力提高全市信息化水平;2008年为提高完善阶段。

  三、“数字宿州”建设的重点实施工程

  (一)基础传输网络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以安徽电信宿州分公司、安徽移动宿州分公司、中国联通宿州分公司、中国铁通宿州分公司和宿州市广播电视网为主导,加快以光缆为基础的主干网的建设,传输速率由目前2.5GB/S提高到10GB/S以上,电话总容量达到500万门,新增ADSL端口6万个,全面提高网络覆盖面和网络传输质量。广播电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力争在2008年底全市90%以上乡镇通光缆,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2005年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终端发展到90%用户,实现有线电视专用网上高速、宽带的多媒体服务。

  1、宽带骨干网建设。到2007年,基本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为辅,覆盖全市的高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实现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功能完善、使用安全便捷、技术先进可靠的高速互联传输网络。

  2、城域网的建设。形成三大网络体系:市、县(区)、乡(镇)三级办公网络体系;行业、部门管理信息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网络体系;覆盖全市的宽带CHINANET和其他的综合信息化公共服务网体系。

  3、基础数据库建设。宏观管理、统一整合各行业和部门数据库,建立公共数据与专业数据的转换接口。逐步建设户籍、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库、土地(地籍)数据库、经济数据库、金融数据库、法人、企业与产品信息库、科技成果信息库、重点建设项目与招商信息库、文化管理数据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等十大基础数据库,在加快“十二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库资源,探索基础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机制。

  (二)电子政务建设。

  1、加强电子政务专网平台的建设。将专网建成电子政务的主干网络。建成市电子政务专网路由交换中心和市直党政机关宽带城域网,联通市直所有党政部门。建成155M上联省电子政务专网,2M下联县区电子政务专网的纵向网络,实现省、市、县(区)联通。

  2、进一步完善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将宿州市政府网站建成政府的门户网站,成为政府对外宣传的阵地、信息发布的载体、沟通民众的桥梁、市民办事的窗口;建设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标准的统一内外网平台,逐步实现政务电子化和网络化,加快资源整合,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面向社会发布各类信息,实现政务公开,推行面向社会的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综合性的社会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采集的实时化、规范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及决策的科学性,使市、县各级政务部门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完成“三网一库”建设。以市政府网和电子政务专网为依托,全市政府系统用3—5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全市政府网枢纽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市县乡政府及部门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市政府办公大楼2005年底完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做到政府行政管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初步实现电子政务。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一些重点骨干企业涉足信息产业。合理配置招商引资项目,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开发区,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重点对全市有竞争力、经济带动性强的骨干企业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通过推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重点企业信息化,带动全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争取在5年内,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大力推进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技术的应用,实现设计、开发、信息资源应用及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流的集成和资源优化;推进企业财务、成本、物资、营销管理等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加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四)农业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以安徽农网为依托,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农、林、水、气象等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的完善与延伸,使各类信息进村入户;逐步开展农业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服务机制,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业政策、科学种田知识、农产品产销、供求、劳务输出等信息服务,提倡农民上网,实现农副产品上网交易;以防洪抗旱为重点,抓紧建设防灾、救灾、扶贫等信息系统。

  (五)电子商务体系建设。以企业和商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规划和指导协调作用,按照市场规划,逐步建立并完善数字证书认证(CA)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的服务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上网工程,逐步完善以商机发布、信息查询、商品交易为统一平台的电子商务,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推进银行信用制度的发展,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方法和途径,形成网上支付体系。

  (六)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数据库体系,加强公共信息库的建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信息应用水平。

  1、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

  建设覆盖我市的现代化教育网络平台和远程教育系统。建成宽带教育网,逐步实现“校校通”。市区学校实现宽带接入,各校都配有教室可演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宽带教育网为市民提供多媒体的网络教育环境。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构建远程招生、考试、管理系统。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信息网络。

  2、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要加大对科技信息化的投入,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市科技网建设,不断扩大对全市公众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科技信息网宣传和引导,努力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以科技转让、重大科技供求信息和科研成果的实施,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

  3、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全市劳动社会保障系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资金征管、发放、查询与监督信息系统,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服务支撑体系示范工程,建设社区治安、应急救助、商务、信息服务、物业管理及家庭智能化系统。在社区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信息服务亭。

  4、进一步完善金融系统信息化

  推进各商业银行综合柜面业务服务,加快资金周转,为客户提供准确及时的资金汇划渠道,逐步开展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新型金融业务和金融信息服务。

  5、加快疾病控制及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按照省统一部署,完成省、市、县、区四级疾病控制网络体系和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还要完成市、县两级医疗救助、妇幼保健系统建设。

  6、抓好文化领域信息化建设

  以市政府网站平台为依托,建设市级新闻网站,建立以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公用电信网为基础的文化信息网,实现文化资讯上网运行。抓好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电子商务建设,以商务服务方式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7、加快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

  建设集城市公安综合信息、城市地震预警、城市气象预警、110指挥管理、119综合信息管理、120急救信息管理、122指挥信息为主的公共安全综合信息系统。

  (七)信息产业建设。

  1、大力发展综合配套信息产业服务业,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工程为核心,扩大电子技术市场业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

  2、重点扶持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应用软件。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实行外引内联、政策引导、政策扶持、联合开发,以项目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名牌生产企业落户我市,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和企业形象的信息产业集团。

  3、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服务,鼓励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利用互联网络积极发展各种新兴信息服务,注重提高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发展以语言、数据、音像、视频等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网络服务;完善N-ISDN和智能网络,增加各种新业务,逐步实现地方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影视点播、网上购物、网上图书馆、家庭自动化信息系统等信息服务。

  四、“数字宿州”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和重要标志。“数字宿州”建设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信息化,实现“数字宿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区要成立“数字宿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主管部门要精心策划,积极推进,分步实施。

  (二)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各县区、各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和方式广泛宣传建设“数字宿州”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数字宿州”建设的认识,了解“数字宿州”的建设方案与实施方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数字宿州”的建设。

  (三)制定优惠政策,营造有利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的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数字宿州”建设的投资信贷方法。市“三高”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三产引导资金向信息产业适度倾斜,各县区财政应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对信息化建设费用的比例。鼓励集体、个人投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估和投资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四)强化对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指导。针对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人才、技术紧缺状况,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以及信息资源难以开发、难以共享等问题,市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重大信息化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凡利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应经市计算机网络专家组论证评审,项目确定后由市采购中心统一招标,由有关单位监理、审计、验收。对其他渠道的资金项目,要指导投资方加强论证评审,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五)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待遇低,计算机人才十分紧缺,要把信息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若干决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专业人才;加强自身培养,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功能,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信息化专业课程;针对在职人员举办各类型的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在职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

  附件:“数字宿州”拟建设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1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对现有广电设施升级改造,2008年底全市90%以上乡镇通光缆,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2005年宿州市开通有线数字电视。 市广电局

  2 全市电子政务

  专网工 程 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应用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等多媒体技术,建设覆盖全市,上联省党政专网,横联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下联区、县的党政部门专用的市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基本建成市、区(县)两级电子政务信息平台。 市信息中心

  3 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信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及中心控制机房建设工程 建设满足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专网发展需要的布线系统及中心机房建设,实现内外网上下联通。 市信息办信息中心运营商

  4 法人、企业与产品信息库 以法人登记基本信息为基础,建立全市法人基本数据库,并提供全市法人各项统计功能,提供法人信息查询、监督、跟踪管理功能,向社会提供法人信息网络化服务。建立全市各类企业和产品分类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网络化服务。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市工商局

  5 科技成果信息库 建立与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部分科技企业以及国内外科技信息网络相连的信息系统;重点建设科技管理、科技项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专利技术、科技信息检索等子系统。 市科技局

  6 户籍、人口与

  计划生育信息库 以公安、劳动、社会保险、组织人事、计划生育等部门的个人信息资源为基础,建立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并提供全市人口各项统计功能,提供人口信息查询、监督、跟踪管理功能,为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政策等决策提供人口基本状况信息,并向社会提供人口信息网络化服务。 市公安局 统计局等相关部门

  7 重点建设项目

  与招商信息库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与招商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网络化服务。 市计委

  8 宏观经济纵向网建成上联国家宏观经济纵向网、省发改委及17个市计委,下联各县、区计委,为全市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交换平台,反映全市经济动态,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提供网络化服务。 市计委 市信息中心

  9 政府门户网站 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政府信息的共享;以互联网为载体,传递、发布本地政府政务信息;通过网络提供政府为民、便民、利民以及行政事项审批等网络在线服务,开辟市民参政议政新途径、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保障公民知情权;提供政府在线服务、在线办公、方便市民、企业等办理有关事务;完善建言献策的市民论坛、网上投诉、网上政府采购、民意沟通、网上调查以及市长信箱等交互式互动栏目。 市信息中心

  10 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 以电子政务专网为依托,实现市委、市政府上与省委、省政府,下与市级机关各单位和区县的联网办公,交流和传递党政办公机要信息,实现办公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 政府办 市委办

  11 政府行政审批系统 利用政府网络平台,为民众提供各种查询、申请、交费、注册、申请许可等服务,建立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及交流平台、实现政务公开、联合审批,对外提供流程查询、表格下载、在线填报、批复信息反馈等项目服务。实现网上咨询、“一站式”领证、“一表式”登记和“一网式”审批四个步骤的网上审批和服务。 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市信息中心

  12 党政机关内部电子邮件系统 以电子政务专网为依托,建立覆盖全市各县区的大容量、高性能、基于认证的标准电子邮件系统,为全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提供公务电子邮箱服务。 市信息中心

  13 视频会议系统 以电子政务专网为依托,建立覆盖全市各县区的多功能远程电视会议系统,提供视频、声音、数据、图文、资料等多媒体服务。 市信息中心

  14 环保系统专网 视频传输及视频点播系统、IP电话系统、远程网络办公、会议电话应用。实现水、气自动监测站实时数据传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 市环保局

  15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以国家“金农”工程为依托,继续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延伸“农技110”信息咨询服务,建立乡镇“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信息发布、农产品供求中介、科技咨询服务、农产品电子交易、农村综合经济决策服务等功能;初步建成“农业专家系统”,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促进农业管理现代化;建成联通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体系,全面提供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村经济信息的网络化服务。 市农委

  16 宿州农网信息“四四三二”立体网络工程 以安徽农网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四大信息服务系统”,即县——乡政务办公系统,农村远程视频教育培训系统、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农产品网上交易系统;建立和完善“四个涉农网站”即宿州农网、黄淮农资网、宿州星火科技网、宿州先锋网;搭建“三大信息服务平台”即农网短信平台、农网信息电话咨询平台、农网供求信息发布平台,同时辅以农网信息报、农网信息电视节目两个手段。通过“四四三二”立体服务网络,将搭建起我市农副产品通往国内外大市场的桥梁,有效解决农网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农网中心

  17 宿州气象灾害信息监测预警网 在全市建立111个自动雨量站,60个气象四要素(温压湿风)自动观测站,及时获取气象信息,为科学监控和预警气象灾害提供第一手资料。以宿州气象网站为依附托,研制气象信息自动传输采集、分析处理、发布系统,对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预警,同时通过短信、电话、电视、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手段,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气象灾害警报。 市气象局

  18 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工程 市县区疾病控制、卫生监管、医疗紧急救援、妇幼保健等信息系统网络建设、软件开发及数据库建设。 市卫生局

  19 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统一建成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逐步扩展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领域,使之成为一体的全市保障体系。建立医疗咨信信息系统,全市养老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失业、养老金及最低生活保障线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等。以市级网络体系建设为主,建成市、县(区)二级社会保障电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制度运作信息化,在工伤、医疗、生育、失业、养老等领域实现高效便捷的服务。 市劳动和 社会保障局

  20 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联动系统 依托“金盾工程”,建立全市110、122、120、119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联动系统,到2008年实现全市治安、消防、交通、医疗联动110报警与社会救助服务联合行动,有效提高政府处理重特大恶性灾害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及联动能力。 市公安局 市卫生局 市交通局

  21 网络教育“校校通”工程 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实施面向学前儿童、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成人和职教、师资、职业培训等不同层次的网上教育和不同专业的网上课程,逐步实现在线教育。全市高等院校和重点中、初等学校建立校园计算机网,并与教育网相联,初步形成现代网络教育体系。 市教育局

  22 大、中型骨干企业推广应用

  ERP和电子商务工程 在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推广ERP和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企业流程重组和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库存、减少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采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的采购、销售和物流系统,提高企业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 市经贸委

  23 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依托宿州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成我市电子信息类学科群体和骨干基地,积极扩大本科教育规模,发展电子类研究生教育;鼓励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依托一批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职业技术等级鉴定体系,形成我市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市计委 市教育局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695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