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深圳炒房客亲属联名套房贷 有五套房享两成首付

2019-05-27 21: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前几天,家住深圳市南山区的程小姐在某股份制银行办理的房贷发放到位。此前,她和丈夫名下共有5套按揭房,然而这套房贷仍按首套办理,享受首付两成、贷款利率八五折优惠。她的办法是和还在外地读大学的弟弟联名,让弟弟以第一借款人身份贷款。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

  前几天,家住深圳市南山区的程小姐在某股份制银行办理的房贷发放到位。此前,她和丈夫名下共有5套按揭房,然而这套房贷仍按首套办理,享受首付两成、贷款利率八五折优惠。她的办法是和还在外地读大学的弟弟联名,让弟弟以第一借款人身份贷款。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部分银行、地产中介及新楼盘销售点,发现深圳房贷已迎来新一轮“高压”,不仅三套房全面停止放贷,且开始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不过,仍有少数银行涉嫌打擦边球为贷款“放水”。银行业人士认为,深圳房地产市场最近成交大幅回暖与此前部分银行贷款一度放松有关。

  联名购房规避新政

  最近随着成交回暖,深圳一些炒房客再度活跃。作为典型的炒房客,程小姐在房贷调控新政前,就和丈夫以未婚名义各自贷款,共买了5套房。前不久,深圳南山区前海片区规划出台,程小姐又果断在该片区买入一套二手房。按照目前的调控政策,她和丈夫都已经无法办理贷款,然而在地产中介帮助下,她和弟弟联名买房,由弟弟作为第一借款人,成功按照首套房办理了贷款,最近几天贷款已经到位。

  程小姐买下的这套房总价约200万元,她的弟弟根本没有还款能力,也不符合房贷新政规定的必须在深圳有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记录等,然而这并没有难住程小姐。

  “我让弟弟挂靠一个公司开了收入证明,然后花3500元补了13个月的税,就可以他的名义贷款了。还有一种办法,花5000元交一年社保也行。”就这样程小姐成功按首套房的优惠政策购入了他们夫妇的第六套房。

  据她了解,目前深圳一些炒房客大多采用两种方法积极“入市”。一种是夫妻俩各自用未婚等证明分别购入房产,一种则是借兄弟姐妹之名或联名买房。“炒房追求的是最大的杠杆效应,如果不能贷款就没有炒房的必要了。”程小姐说,这也是他们想尽办法规避新政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试着帮你做成首套房,成功率很高。”位于福田区彩田村的某地产中介黄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名下有房产记录的购房者可以找一个没有记录的人联名买房。如果该联名人在外地工作,只要花3000多元补缴一年社保,再交3000元“手续费”,再办一份收入证明就能到银行贷款。然后,联名双方再办理公证手续,将联名人处理房产的权利全权委托给“真业主”。

  不仅是二手房,在宝安区龙华片区某新房楼盘,售楼小姐也表示确实有银行可以这样操作,他们也有客户采用与亲戚联名方式按首套房办理了贷款。某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说,只要联名购房的第一借款人名下没有房产记录,且符合房贷新政规定的纳税等条件,并能提供一年资金流水,就基本能按首套房办理贷款。另一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则表示,只要联名购房者为第一借款人,所占房产份额至少在50%以上且以他的名义还款,就能按首套房办理。

  部分银行未执行“双认”政策

  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深圳房屋成交量大幅上升,价格也出现反弹。在不少楼盘,炒房客又开始活跃。“我认为成交回暖与一些银行贷款放松有关。”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半年调控新政出台后深圳银行执行比较严格,主要是受到贷款规模控制,“想做也做不了”。然而,7月1日以后随着一些银行贷款额度宽松,执行房贷政策的松紧度也出现不同,一些银行的房贷业务扩张明显加快。

  目前,深圳银监局已经把严格执行房贷新政作为查处重点。“不过,监管部门要求的‘认房又认贷’在一些银行还没有完全贯彻执行。”该负责人表示,之前为防范骗贷风险,深圳银行普遍购买了“密钥”,可登录国土部门系统查询购房人信息。因此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在深圳实行“双认”没有问题。

  9月,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的深圳一些银行及售楼处均明确表示,第二套房严格执行首付五成,贷款利率上浮10%的规定,且第三套房均停止放贷。不过,仍有一些政策未“一刀切”执行。如前述联名购房政策。还有在“认房又认贷”政策上,多家银行普遍表示严格执行“双认”,会去国土部门查询购房人房产情况。但有某国有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他们还是只以贷款记录查询结果为准,只执行“认贷”还未执行“认房”。而在一些售楼处,销售人员表示,和他们合作的银行只查询客户贷款记录,查不到的可按首套房办理贷款。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112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