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子“养老金”那些事儿,了解下吧

2014-10-20 13:48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核心提示近日,市民伍女士在准备卖掉自己家的老房子时,被告知必须要缴存一笔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才能够办理过户。对于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多数市民表示很陌生。其实,这个被称作房子养老金的维修资金,主要用来...

  核心提示近日,市民伍女士在准备卖掉自己家的老房子时,被告知必须要缴存一笔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才能够办理过户。对于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多数市民表示很陌生。其实,这个被称作房子“养老金”的维修资金,主要用来保障业主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昨日,记者来到洛阳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深入了解了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帮您解答疑惑。

  疑问房子过户时,为啥要缴存“养老金”?

  近日,市民伍女士有意将位于西工区玻璃厂路附近的老房子卖掉,可在跟人谈妥了价格,准备办理过户手续时,却被告知需要缴纳一笔专项维修资金,约1600余元。

  多方打听之后,伍女士发现自家老房子所在的小区内,只有卖过房子的老邻居交存过维修资金,其他住户对于维修资金都没听说过。

  伍女士认为,自家的房子虽然是十多年前的老房子,但多年来维护得很好,没有出现过问题,所以,不明白为啥还需要缴纳维修资金?

  说法老房子过户缴纳“养老金”系补缴

  随后,记者从洛阳市物业维修资金管理中心了解到,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其实是“房子的养老金”,主要用来保障业主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那么,谁该为房子存下这份“养老金”呢?

  据最新的《洛阳市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显示,有两户及以上业主的商品房、城市房屋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售后公有住房都应当建立房屋专项维修资金。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洛阳市从2002年7月开始收取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在此之前,并无规定要求业主办理房产证时要交存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所以,部分老旧小区业主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情况参差不齐,且由于不少老旧小区没有业主委员会,致使催缴存在很大难度。因此,才采取在业主进行更名、过户、继承等房产所有权转让时补缴房屋维修资金的办法来进行征缴。

  管理专款专用,为共有设施维修费用埋单

  为房子交存过“养老金”后,只要是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由单幢房屋业主或者不同楼幢业主共有的附属设施设备出现损坏,都可以申请维修,维修费用就由维修资金来埋单。

  什么才是共有设施设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公用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公用天线、供电干线、共用照明、消防设施,住宅区的道路、绿地、景观、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都在埋单范围内。

  也就是说,如果您小区内收费的停车棚要维修,就不能动用这笔资金,只有不收费的电动车、自行车停车棚,其日常维修、翻新、改造等才属于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范围。

  解读产权到期时房子没修过,资金不会“打水漂”

  万一房屋产权到期时,房子从没修过,那么,没用过的这笔资金会不会随之“打水漂”?该中心负责人回答:不会。

  业主缴存的房屋维修资金属业主所有,业主当年缴存或者使用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息,超过一年的结余部分按银行一年期同期定期存款利率计息,由银行定期结转,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在房屋灭失时,房屋分户账中结余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将返还业主。

  同时,如果房屋所有权转让,业主应当向受让人说明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交存和结余情况并出具有效证明,该房屋结余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超过首期应交维修资金的30%时,会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不足首期交存额30%的,受让人应按首期缴存标准补缴后办理过户手续。

  注意九种情况可“特事特办”

  据了解,这份“养老金”并不是想用就能用,需要严格的手续,并通过业主同意,但遇到以下9种紧急情况,可以“开绿灯”,只需经本区域内业主委员会或相关业主共同认定,就可以直接提出房屋维修资金使用申请。

  1.屋顶、墙体渗漏的(已有约定的除外);

  2.因线路故障而引起停电或者漏电的;

  3.电梯发生冲顶、蹲底或意外灾害危及人身安全的,定期检验时被责令停梯

  整改的;

  4.因水泵故障,进水管内的水管爆裂造成停水或者闸阀严重漏水的;

  5.楼体外墙饰面五分之一以上面积有脱落危险的;

  6.专用排水设施因坍塌、堵塞、爆裂等造成功能障碍的;

  7.消防系统出现功能障碍,消防管理部门要求对消防设施设备维修及更新、

  改造的;

  8.安全、监控设施出现故障不能运行的;

  9.物业管理区域内围墙、道路、管网严重影响安全及使用的。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375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