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厂家告侵害商标纠纷方式有几种

2019-09-26 16: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知识产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知识产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很多的厂家都会涉及到商标侵权这一纠纷中来,因为厂家的商标经常被侵权,也就知道怎么样去处理商标被侵权的问题。厂家告侵害商标纠纷有哪几种方式?那么,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有关于厂家告侵害商标纠纷方式有几种的知识吧,以供大家参考!

  一、厂家告侵害商标纠纷方式有几种

  商标第五十七条 列行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许同种商品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商标;

  (二)未经商标注册许同种商品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商标或者类似商品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

  (四)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

  (五)未经商标注册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该更换商标商品投入市场;

  (六)故意侵犯商标专用权行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

  (七)给注册商标专用权造其损害。

厂家告侵害商标纠纷方式有几种

  二、简述常见的域名与商标纠纷

  1、域名主体的唯一性与商标主体多元性之间的矛盾。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域名是绝对唯一的,一个域名不可能由多个所有人同时各自享有,而商标不必如此,除驰名商标外,商标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服务上可以是相同的,又由于商标只在核准国内有效力,只要两国未加入相同的商标国际条约或双边国际条约,则同一商标可同时并存于两国的同种类商品服务上,正是由于这矛盾,拥有相同商标的主体不能同时各自拥有以该商标命名的同一域名,引起了商标和域名的冲突。常见的纠纷就是因特网用户使用的域名正好是另一公司的注册商标,甚者,同一商标的两个合法拥有者都想以他们的商标做域名。

  2、开放型注册原则的结果.域名的申请是实行“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域名注册机构仅对域名注册申请人申请材料进行真实性审查,而不负责对域名是否侵犯他人在先商标专用权益进行实质审查,由此,域名注册服务仅提供的是技术服务。如我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23条规定“各级域名管理单位不负责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是否与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相冲突,是否侵害了第三者的利益。任何因这类冲突引起的纠纷,由申请人自己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这样的规定虽然为了适应网络化的发展,但也产生了弊端,因为这样的规定也就意味着抢注人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实施抢注行为,即无法有效地提前预防域名权和商标权冲突的发生。

  3、商业利益的影响。域名本没有任何商业价值,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商业价值日益显现,它已经成为企业商品、服务的电子商标,是知识产权的客体,代表了商誉,可以创造巨大利益的无形资产。与商标不同的是一个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一个用于真实的现实生活。然而,现有的商标商号是有限的,而域名不能重复,必然是有限的商标域名的供给与无限的域名需求发生矛盾,有些人就以抢注来强占那些热门的域名资源,而后卖给商标权人。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商业利益的驱动,此类纠纷会有所增加。

  4、法律体制不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域名与商标的纠纷问题还没有明文规定但总的来说数量比较少,而且面对急速发展的网络世界,所制订的法律法规又显得相形见绌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目前唯一涉及域名纠纷的法律文件,相对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仍然缺乏力度。法律的不健全也是域名与商标纠纷产生并增加的原因之一。

  三、商标侵权怎么认定为主观故意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六)项规定了帮助型商标间接侵权,即故意为他人实施商标侵权行为提供经营场所、运输、仓储等便利条件。市场开办者故意为商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提供经营场所的便利条件,依法构成帮助型商标间接侵权。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六)项将帮助型商标间接侵权责任的主观构成要件明确界定为“故意”。故意,是指行为人知道侵权行为存在,而追求或放任侵权行为发生。因而,构成“故意”的前提是“知道”。然而,关于“知道”的解读,存在诸多争议。就“知道”标准而言,包括 “明知”“应知”和“有理由知道”,“知道”的内容也有“概括知晓”与“具体知晓”之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厂家告侵害商标纠纷方式有几种的相关知识,从上文可知,厂家告侵害商标纠纷方式有几种、简述常见的域名与商标纠纷和商标侵权怎么认定为主观故意等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知识产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741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知识产权律师团,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