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父亲体罚女儿致死犯故意杀人罪?

2015-09-09 16: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中国的家长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往往就会向子女施加压力,子女一旦不成器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就会体罚孩子。那么父母体罚孩子致死,这样的行为怎么认定?是否犯故意杀人罪。下面找法网小编带您详细了解。

  【案情介绍】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难免难过,看到孩子又抄作业,更是“恨铁不成钢”。于是,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这是很多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惩罚的目的原本是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然而19日晚上,就读于杭州下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小莉,却因抄作业被当保安的父亲过度体罚致窒息,后经医院长达15小时的竭力抢救,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法院:出于对女儿学业关心但方法失当可适用缓刑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因过失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鉴于张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

  在判决书中,法院认为本案系过失犯罪,且起因系被告人出于对女儿学业的关心,因方法失当,行为过激造成,案发后被告人具有较好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结合案件事实、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可以对被告人适用缓刑。

  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最终对张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律师说法】

  1、案件中的父亲,以故意伤害致死处罚更为恰当

  女儿抄作业被父亲打死,令人震惊。打死女儿的父亲涉嫌故意伤害致死罪,对此,北京林鑫沃邦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律师易轶认为,所谓故意伤害,就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本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表现为实施了非法侵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但这种非法侵害必须达到对他人人身造成一定的损害程度;主观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

  故意伤害致死也是故意伤害罪,死亡只不过是故意伤害的一种加重情节而已。在这里,行为人主观上只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对死亡结果则是一种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女儿抄作业被父亲打死,悲剧就在不经意间发生。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罪是有区别的,但实践中人们却往往分不清这两个罪的区别。案件中的父亲,以故意伤害致死处罚更为恰当。

  2、此案属激情犯罪,一般不会判处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这里所说的“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出于损害他人健康的故意而伤害他人,但由于被害人受到伤害后得不到及时或者有效的救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倪军律师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最高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关于邻里纠纷、家庭伦理引发的恶性案件,很有可能属于激情犯罪,一般不会判处死刑。该案中,父亲打死女儿主观上并非其本意,是过失致其死亡,因此最终还要根据案件的审理结果作进一步定论。

  3、保护儿童一事,法律触角必须进入家庭范围

  虐待儿童是个全球性问题,但“因为爱你,希望你好,所以打你”却成了典型的中国式诠释。小莉的父亲信奉这样的思维,多少皮肉之苦加诸女儿可想而知。然此次抄作业被打成了最后一次,因为被绑女孩最终窒息致死。这是一出悲剧,小莉已感觉不到疼痛,但再多的忏悔和泪水,也救不活枯萎的花朵。社会大众虽为此震撼,小莉们的悲惨却还会上演,因为家庭暴力即犯罪行为的观念还有万里之遥。

  从家庭生活来说,家长的角色和强壮的身体,让父亲在小莉面前占有优势,他既可以主导家庭生活的走向,还可以决定子女的教育方式。小莉父亲简单粗暴,于是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恨铁不成钢等就成了教育子女的信条,暴力就成为家庭教育的内容。这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虐待,即便小莉侥幸躲过此劫,未来也很难形成健全人格。

  从法律保护分析,中国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才让家长敢把暴力施加到子女身上,外人即便看到也很少干涉或制止。只要家庭暴力还未升级为刑事案件,即便报警公权力也很少提前干预,因为我国法律对儿童的保护远远不够,因为没有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执法者一般自认为是消极处理态度的调解者身份。

  从社会思维而言,家长将法律规定的抚养义务当成人身依附关系,导致子女很难获得和家长一样的平等权利,无论是溺爱还是挨打,都丧失了选择的自由。或者说,传统社会思维仍有很大影响,在家长面前,即便子女已经成年,只要还没结婚生子组织家庭,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导者,就不具备完整的社会权利。

  为了让其他儿童不再重复小莉的悲剧,在保护儿童这一件事上,法律触角必须进入家庭的范围。不仅要断一断家务事,还要区分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界限。也就是说,急需将现有的法律整合,出台“家庭暴力保护法”,只要发现家长虐待儿童,就剥夺他们的监护权,由国家专门机构代为抚养。也就是说,公权力必须成为秉持积极态度的执法者和服务者。而且,不妨借鉴美国警方介入反家庭暴力运动的经验,执法者不但要预防犯罪,还要参与社区建设和解决各项问题,第一时间发现虐待儿童等侵犯人权的行为。

  这是个恶性事件,也是个很偶然的事件。这个事件的性质不是父亲虐待女儿,而是父亲爱之深责之切,在震怒之下的应激反应,一瞬间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在这个事件背后提醒我们必须去关注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底层人士急于改变自己命运,且把改变命运的“重任”落实在孩子身上。他们常常焦虑,有时候这种焦虑无法化解,他们努力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行为能力去化解去圆梦。其实,他们焦虑,孩子也焦虑,但是当一方把自己的焦虑放到另一方身上,另一方只能是牺牲品。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372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