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艺人卖口罩诈骗获刑,诈骗行为如何认定

2020-03-18 10: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疫情期间口罩都是供不应求,口罩的价格也一路上升,很多不良商家都利用这个情况去贩卖口罩,甚至利用卖口罩进行诈骗。其中还有艺人利用买口罩进行诈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艺人卖口罩诈骗获刑,诈骗行为如何认定的相关内容。

  一、艺人卖口罩诈骗获刑,诈骗行为如何认定

  3月17日上午9点,黄xx因虚构出售口罩事实骗取被害人11.7万元涉嫌诈骗案在上海市xxxx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2020年3月17日,黄xx因虚构出售口罩事实骗取被害人11.7万元涉嫌诈骗案在上海市xxxx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被告人黄xx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被告人黄xx,原系xxxx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训练生。2020年2月7日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2月17日经上海市xxxx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2月25日,xxxx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被告人黄xx依法向xxxx法院提起公诉。

艺人卖口罩诈骗获刑,诈骗行为如何认定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二、诈骗与招摇撞骗罪界限

  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

  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艺人卖口罩诈骗获刑,诈骗行为如何认定的相关内容,诈骗行为是犯罪的,诈骗金额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属于犯罪,要依法进行刑罚处罚。当然诈骗行为与普通的招摇撞骗也是有区别的,要注意诈骗行为的本质。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135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