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地震时紧急避险的常识

2013-07-24 16: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发生地震是我们如何快速有效的避险呢?下文主要介绍地震时如何避险,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1、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但地震时不宜夺路而逃,这是因为:

  ①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时间;

  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2、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经验表明:

  ①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如在工厂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②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或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④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使用明火,应迅速熄灭。

  3、除“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财物。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

  知识延伸:

  紧急避险不能适用于哪些人?

  根据刑法的规定,为了避免本人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不能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也就是说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负有特定职责的人,不能为了使自己避免这种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是指担任的职务或者从事的业务要求其对一定的危险负有排除的职责,同一定危险作斗争是其职业义务,包括消防队员、医生、护士、船长、海员、民航驾驶员、防汛员、警卫员、警察等的职业义务。也就是说消防队员不能借口避免自己烧伤而拒不参加救火;医生不能因怕传染,而把拒绝给传染病人治疗说成是紧急避险;负有职责追捕持枪罪犯的公安人员,不能为了自己免受枪击而逃离现场等等。由于他们职务、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有同特种危险作斗争的法律义务,牺牲个人的利益,保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是其工作职责的要求,不容推卸,在危险出现时,他们不能实行紧急避险行为。

  如果负有这种特定责任的人,遇到危险时,不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避免个人遭受危险,见死不救,临阵脱逃,不履行职业义务,从而牺牲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一种放弃职守的渎职行为,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788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