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婆婆在1999年给我先生买了一座8分地的院落,当时办的是我先生的房产证。2001年我和先生结婚,我们都是1996年参加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单位的福利房或房改房。今年我们买了一栋商品住宅楼面积89平方。请问我的住宅楼是第一套住宅?其中契税按照多少比例来缴纳。请帮忙回答,谢谢。

2018-12-25 09:47:35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面积如果和房产证不合
    1、按照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处理。
    2、看其与合同约定面积的比例。低于3%,按合同价格结算。如果少了,应退回多收的房款.
    3、实际面积比合同约定面积多的,误差在3%以内的,超出部分按实际增加的面积计算,由业主补交购房款。
    4、误差在3%以上的,业主只追加3%的房款,3%以上部分由开发商付款。
    5、如果实际面积少于合同约定的面积,误差在3%以内的,售房单位按实际减少的面积退款。
    6、误差超过3%,业主有权利要求退房或者按实际减少的面积退款。
  • 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具体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⑴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承受方交。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⑵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除了考虑土地增值税,另由承受方交契税。是指土地使用者以出售、赠与、交换或者其他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⑶房屋买卖:  即以货币为媒介,出卖者向购买者过渡房产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以下几种特殊情况,视同买卖房屋:  ⑴以房产抵债或实物交换房屋,应由产权承受人,按房屋现值缴纳契税。
      ⑵以房产作投资或股权转让,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免纳契税。  ⑶买房拆料或翻建新房,应照章纳税。房屋赠与赠与方不纳土地增值税,但承受方应纳契税。
      房屋交换在契税的计算中,注意过户与否是一个关键点。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对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应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要计征契税。不得因减免土地出让金而减免契税。
  • 房屋买卖首先应当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其次要办理过户,然后才能拿到房产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建设部《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凡在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从事房地产买卖赠与等转让行为,转让当事人必须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 计算方法和税率规定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契税税率的规定是3%-5%,一般取3%为了支持房地产业,政府对一般商品房减半收税,对商业用房,别墅房产收3%。(超过地方政府规定单价和规定容积率房产的契税按3%征收)注:房产单价规定情况复杂,具体请询问当地房产登记中心,例如:深圳福田区房产单价超过19830元/㎡契税3%,而龙岗区规定是11830元/㎡才征收3%的契税。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产契税是指由于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交换或赠与等发生房地产权属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赋。  营业税指对销售房地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按率计征的一种税。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原值或房产租金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税。  缴纳标准  地方政府规定不一缴纳房产契税也不一样,具体请查询地方国土局缴纳标准:(地方规定如下,只适合广东地区房产计算)  90平方以下(不包含90平方)契税1%。  90平方~144平方以下(包含90平方、不包含144平方)契税
    1.5%。  144平方以上(包含144平方)契税3%。  房产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缴纳3%。  小区容积率小于
    2.0(非普通住宅)或超过西安地区均价需缴纳3%。  房产单价超过地方政府规定的界限(非普通住宅)所缴纳的契税也需要3%,单价界限请询问地方国土局。  最新政策优惠:普通住宅可以享受原缴纳契税点的一半优惠。  地方政府规定不一缴纳房产契税也不一样,具体请查询地方国土局缴纳标准:(西安地方规定如下,只适合西安地区房产计算)  90平方以下(不包含90平方)契税1%。  90平方~144平方以下(包含90平方、不包含144平方)契税
    1.5%。  144平方以上(包含144平方)契税3%。  房产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缴纳3%。  小区容积率小于
    2.0(非普通住宅)或超过西安地区均价需缴纳3%。  房产单价超过地方政府规定的界限(非普通住宅)所缴纳的契税也需要3%,单价界限请询问地方国土局。  最新政策优惠:普通住宅可以享受原缴纳契税点的一半优惠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