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我是昨天法院以民事调解书的形式给我们离婚的,当时为了先离开婚,我先妥协了孩子的抚养权,没有跟他争抚养权,我已经结扎了,是否可以再次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

民事相关
2018-12-22 11:54:17
共有5位律师解答
  • 你好,你可以起诉变更孩子的抚养权试试。详情来电咨询。
  • 变更方式1、双方协商
    夫妻双方可以就孩子的抚养权变更进行协商。
    2.诉讼解决
    第一步:收集证据
    (1) 证据包括:对方未尽抚养义务的证人证言;生活开支证明;工资收入证明;孩子的意见等等;
    (2) 整理证据时,考虑影响法院判决的因素:①子女的实际需要; ② 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第二步:原告起诉
    1.法院管辖: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婚姻登记机关所在地法院
    2.离婚起诉书:原告需要将孩子抚养权变更的诉求在起诉状中写明。
    第三步:等待法院立案
    在起诉后,法院会经过审查,7日内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将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法院退回原告的起诉状和其他相关材料、证据,并告之理由。
    第四步:法院调解
    法院在审理就离婚案件中,通常会先根据现有的证据进行调解。如果通过法院调解,双方就孩子抚养权的变更能达成一致的,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签字生效。如果双方经过调解没有达成一致的,法院会进行开庭审理。
    第五步:调解不成,开庭审理
    需要开庭审理的孩子抚养费变更案件,法院会送达传票给原被告,通知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六步:法院判决
    法院依照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原告抚养权变更的诉讼请求,作出判决。
    第七步:给孩子落户
    法院调解或判决离婚,要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管理处,进行办理户口的变更。
  •   起诉变更孩子抚养权条件有哪些1、原抚养人没明抚养能力。  2、原抚养人有倾向或其它不良品质,对孩子教育不利。  3、原抚养人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的。  4、原抚养人而不和子女一起居住交由别人抚养的。  5、原抚养人有其它违法行为而侵犯子女权利的。  孩子母亲妨碍父亲探视孩子,并不能构成变更孩子抚养权的有利原因。孩子由谁抚养,应取决于由谁抚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 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  此外,要更换孩子的抚养权的话,只能出现如下情况,比如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或者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或者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那么法院会予以支持。  父母离婚后,子女随哪方生活,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婚姻法》“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   起诉变更孩子抚养权条件有哪些:  1、原抚养人没明抚养能力。  2、原抚养人有倾向或其它不良品质,对孩子教育不利。  3、原抚养人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的。  4、原抚养人而不和子女一起居住交由别人抚养的。  5、原抚养人有其它违法行为而侵犯子女权利的。  孩子母亲妨碍父亲探视孩子,并不能构成变更孩子抚养权的有利原因。孩子由谁抚养,应取决于由谁抚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 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  此外,要更换孩子的抚养权的话,只能出现如下情况,比如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或者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或者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那么法院会予以支持。  父母离婚后,子女随哪方生活,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 你好:可以起诉看证据了
    追问:这么短的时间再次起诉法院会受理吗?需要什么证据?夺回抚养权的几率大吗?
查看全部5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