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律师您好,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有一个外来务工的大学生,要租我的房子,我看那个小伙子也挺诚恳的,就把我的房子租给他了,后来我们在合同中也约定了定金条款,可是他又不给我定金了,而且还说定金条款无效,我就很奇怪了,我想问一下定金条款无效的情形有哪些?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房产纠纷
2018-06-19 11:19:19
共有3位律师解答
  • 你好,  一、合同无效条款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6、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7、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规定了两个条文。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第59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一、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财产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单方返还。单方返还,是指有一方当事人依据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了财产,该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财产;或者虽然双方当事人均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但是一方没有违法行为,另一方有故意违法行为,无违法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而有故意违法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无权请求返还财产,其被对方当事人占有的财产,应当依法上缴国库。单方返还就是将一方当事人占有的对方当事人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返还的应是原物,原来交付的货币,返还的就应当是货币;原来交付的是财物,就应当返还财物。
    第二,双方返还。双方返还,是在双方当事人都从对方接受了给付的财产,则将双方当事人的财产都返还给对方接受的是财物,就返还财物;接受的是货币,就返还货币如果双方当事人故意违法,则应当将双方当事人从对方得到的财产全部收归国库。
    二、折价补偿
    折价补偿是在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对方当事人人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按照所取得的财产的价值进行折算,以金钱的方式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偿的责任形式。
    三、赔偿损失
    根据《合同法》第58条之规定,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贪任。
    此种损害赔偿责任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存在;
    (2)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这是损害赔偿的重要要件;
    (3)过错行为与遭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有过错,依第58条的规定,双方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即适用过错的程度,如一方的过错为主要原因,另一方为次要原因,则前者责任大于后者;此所谓过错的性质如一方系故意,另一方系过失,故意一方的责任应大于过失一方的责任。
    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一方当事人因此受到损失,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有过错时,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这种赔偿责任是基于缔约过失责任而发生的。这里的“损失”应以实际已经发生的损失为限,不应当赔偿期待利益,因为无效合同的处理以恢复原状为原则。
    四、非民事性后果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除发生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性法律后果外,在特殊情况下还发生非民事性后果。
    《合同法》第59条具体规定了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发生追缴财产的法律后果,即将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所取得的财产追追缴回来,收归国家或返还给受损失的集体、第三人。
    收归国有不是一种民法救济手段,而是公法上的救济手段;一般称为非民法上的法律后果。依《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民法通则》第61条第2款“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的解释,应追缴财产包括双方当事人已经取得的财产和约定取得的财产,体现了法律对行为人故意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范的惩戒。
  • 你好,合同条款是否无效,要结合具体约定,建议带合同让律师看一下,便于准确判断
  • 你好,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已经民法的相关规定,定金不得高于标的物全款的20%,超出部分会无效。并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定金条款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