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律师,你好!我想咨询一下问题。请问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不背书,可以进行转让吗?谢谢回复!

其它综合
2017-04-08 23:05:19
共有8位律师解答
  • 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是银行承兑汇票流通的主要方式。根据《票据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持票人可以将汇票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目前,我国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最常见的方法是在票据背面或粘单的背书栏内签章(即盖了企业财务章和企业有权人的署名章)。
    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主要特点是:背书是一种附属票据行为;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是持票人所为的法律行为;背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转让票据上的权利。
    在银行承兑汇票持票人背书转让汇票权力时,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有关的记载,并且应该将汇票进行交付。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可以通过背书的方式进行转让,所以汇票的流通性大大的增加了。但是如果背书人不愿意将此汇票继续背书流通下去,也可以在汇票的背面记载“不得转让”的字样,此汇票就属于不能够背书转让的汇票。此种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的效力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汇票是不能够继续转让的,但是如果被背书人继续转让此汇票,则背书人对在记载不得转让的字样以后取得票据的权利人不承担义务。这种做法就限制了票据的流通性,保护了当事人的意思。
  •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向商业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承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承兑汇票支付作用  1、手续简单,融资成本低廉。对于买方来说,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以有限的资本购进更多货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与需求,有利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2、对于卖方来说,对客户提供银行承兑汇票付款方式,可以增加销售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3、银行承兑汇票在有效期内可以进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背书转让,相对于贷款融资可以明显降低财务费用。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条件  1、申请人为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依法成立并从事合法经营活动的法人及其他组织;  2、申请人资信状况良好并具有到期支付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  3、申请人近两年在银行无不良贷款、欠息及其他不良信用记录。  4、以真实合法的商品、劳务交易为基础,并在交易合同中注明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和方式;出票人需提供该笔业务项下真实有效的商品购销合同及相关交易发票;  5、能够提供相应的担保,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6、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流程  1、银行审批同意后,出票人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办理相关担保手续;  2、银行与出票人签订相关合同;  3、出票人签发票据,银行加盖汇票专用章,交付给出票人;  4、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督促出票人将足以支付汇票金额的资金存入银行账户;  5、汇票到期前,持票人将银行承兑汇票送交其开户银行办理托收;  6、托收银行将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收款凭证传递给承兑银行;  7、划转汇票款项。
  •   承兑是汇票中特有的票据行为。  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在出票时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后使用,也可以在出票后先使用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时,必须向付款人出示汇票,否则付款人可予以拒绝。并且这种拒绝不具有拒绝承兑的效力,持票人不得以此为由,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提示承兑。  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承兑是汇票中特有的一种票据行为。  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接到出票人或持票人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时,应当向出票人或持票人签发收到汇票的回单,记载汇票提示承兑日期并签章。付款人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付款人拒绝承兑的,必须出具拒绝承兑的证明。
  • 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应当自汇票到期日起十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持票人应当在提示付款期限内通过开户银行委托收款或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对异地委托收款的,持票人应匡算邮程,提前通过开户银行委托收款。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的开户银行不予受理。  通过委托收款银行或者通过票据交换系统向付款人提示付款的,视同持票人提示付款,其提示付款日期以持票人向开户银行提交票据日为准。  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超过规定的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持票人未按照上述规定期限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仍可以向承兑人请求付款,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
  • 您好!我建议您咨询一下银行吧!
  • 一般不背书的可以流通
  • 应该背书。
  • 必须背书的
查看全部8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